[香山评论] 性别教育教材不必刻意追求男女有别

2016-10-13 16:2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认识自己”是三大哲学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让小学男生认识自己?12日,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国内首本为小学男生量身定制的性别教育教材——《小小男子汉》,该教材围绕小男生们成长必须面对的与性别相关的困惑,着重帮助他们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保护、悦纳自己的基本能力,从而提升敢于担当的勇气与素养,成为一名“小小男子汉”。(10月13日《新闻晨报》)

为小学男生量身定制一本性别教育教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男孩和女孩究竟有哪些不同”“什么样的男孩算得上‘酷’”“男子汉怎样表达‘爱’”等,进而“为广大男生走出成长中的烦恼补充一点正能量,拥有更多阳光、阳刚的男儿郎”,的确有积极的一面。据悉,女生教材也在编写之中,编写的思路和模式与男生教材相似。但即便如此,还是引发了公众的争议和质疑,正如有网友指出,“现在连性教育都不提倡分班了,性别教育又何必扭扭捏捏?”

据媒体报道,早在2011年,上海首套中小学性别教育教材《男孩女孩》就开始投入使用。当时第一堂面向29个学生的公开课,吸引了超过60位旁听者,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而家长们担心的是,此类课程能否把握好“到位而不越位、该讲而不滥讲、说透而不刺激”的尺度问题。现在,量身定制性别教育教材,实行分班上课,这个问题看似得到了解决。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难免会让人觉得,这是人为地在给性别教育增添神秘感。

事实上,性别教育开展越早越好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欧美国家,包括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都已经开始在幼儿园阶段开展性别教育课,国内一些中小学性教育,也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了。而从量身定制的男生教材来看,其实有些内容也需女生了解,且不说分教材、分性别授课造成资源浪费,单就这种观念就会不经意间增加男女之间的偏见,甚至对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产生一定的误导。

正如鲁迅先生1934年曾经调侃当局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时说的那样,“男女不准同学、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面具”。

不能不说,对于中小学生的性别教育包括性教育,当务之急缺的不是教材,而是胜任的教师和正确的传授方法。所以,在性别教育问题上还需开放性思维,而不是一味地在分教材上用气力。当然,具体涉及到有关“性”的敏感内容上,男女分班传授也并非不妥。(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付彪)

新闻细读>>>为小学男学生量身定制 首本性别教育教材出版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千龙网评。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付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