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国内首本为小学男生量身定制的性别教育教材——《小小男子汉》,该教材围绕小男生们成长必须面对的与性别相关的困惑,着重帮助他们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保护、悦纳自己的基本能力,从而提升敢于担当的勇气与素养,成为一名“小小男子汉”。(10月13日《新闻晨报》)
眼下00后孩子性别意识比较薄弱,社会上“女孩中性化、男孩女性化”现象比较重,原因之一就是性别教育缺失,很多老师和家长既没有开展性别教育的意识,又缺乏进行性别教育的科学知识。根据小学男生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性别教育教材,为广大老师和家长开展性别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指导,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能够缓解“女孩中性化、男孩女性化”现象。
但是,要培养更多的“男子汉”、“淑女”,强化性别教育,提升孩子的性别意识,仅仅依靠一本性别教育教材显然远远不够,也做不到,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根治“男孩女性化”现象必须对症下药。
开展性别教育,最关键的不是有没有教材,而是有没有开展适合性别教育的人。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培养“男子汉”,除了按照教材所说进行言传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人进行身教。但在学校里尤其是小学、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男教师越来越少,女教师根本教不出、教不了男性本有的阳刚之气。
而在家庭教育中,千百年来承担子女教育重任的父亲,由于忙着赚钱养家,逐渐放弃了家庭教育责任。父教的缺失,让孩子失去了“严父”这面镜子,有的只是“严母慈父”。这就导致孩子们在学校里看到的是“女汉子”的女教师,在家里看到的是“女汉子”的母亲。
另一方面,应当看到,“男孩女性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与当下社会淡化男性特点的审美标准有很大关系。在女性价值观大行其道的这个温情时代,美男、帅哥的标准更多的倾向于男性的阴柔一面,而非传统的阳刚之美,小鲜肉取代了型男、猛男,成为人们的偶像。这直接误导了男孩子,误以为要想成为偶像,更多地被人所关注,就得成长为“女性化”的小鲜肉,走“女性化”路线。
培养“男子汉”、“淑女”,除了编写科学的性别教育教材之外,最关键的是要平衡男女教师比例,让更多的男教师为男孩子当好榜样。同样,在家庭教育中要找回失去的父教,父亲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和“严父”这个角色。另外,在社会的审美标准上,倡导追求男性阳刚之美的思潮,让小鲜肉失去市场。(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立美)
新闻细读>>>为小学男学生量身定制 首本性别教育教材出版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