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一所高校在进行学生体质测试前,要求学生签订学校免责协议书,引起学生的不满,这则“学生体质测试要签‘生死状’”的新闻也在舆论中引发了不小的波澜。记者后来从该校了解到,在媒体报道这件事之后,学校已经取消了与学生签订体质测试免责协议的决定。(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教育部推行“学生体质测试”制度的本意,是通过测试来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天津这所高校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认真负责精神,否则面对学生因此制度对应的找人“代测”的作假行为,一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检查学生证或者直接“刷脸”。而事实上正如学生所言,“老师只是在旁边记成绩,一般不会管测试的人是不是本人。”
既然如此,何必要求学生签订学校免责协议书这样的“生死状”呢?学生们认为是学校在推卸责任,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认可。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所高校有法律系的教授,相信也有自己的法律顾问,从法律上来说,管理方推脱责任的“生死状”并没有法律效力,一旦发生意外,该担负什么责任就担负什么责任,不管有没有这张纸。根据合同法规定,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以及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自始无效。这样的道理,这所高校岂能不明白?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所高校仍坚持学生签订学校免责协议书,不能不说是基于一种拿不到桌面上的“防闹思维”。一旦学生发生意外,不排除有学生家长“以闹维权”,拉横幅、造舆论、大闹校园,必然给校方带来不良影响。而对那些可能不懂法的家长来说,这张“生死状”或者就能起到“息闹”的作用。
无独有偶,去年9月江西九江县二中初三学生反映,被学校强制签一份“安全协议”:上下晚自习路上出事,学校一概不负责。当然,这样的事仅是个例,但也反应了一些单位和领导层在制定规则和处理问题上的“懒政思维”方式。
其实换种积极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也不难。
拿这所高校来说,在法制思维的框架下,在体质健康测试中,把注意事项事前告知学生,学生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前告知学校。对学生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不宜体测的,学校可延缓检测,甚至可以在学生毕业后一年内回校补测,补测合格后再发毕业证。
同时体测中有校医到场,做好发生意外的应急措施。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严格禁止弄虚作假的“代测”,把“代测”纳入诚信记录。如此一来,学校既达到了加强学生体质锻炼的目的,也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代测”现象也会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有一则寓言故事这样说: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图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太阳用柔和的阳光温暖人,天气渐渐暖和了,人们也就把衣服脱了。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享受到爱,学会爱,学校的规定就会更好的得以顺利执行落实。而用强制的手段、生硬的办法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欲速则不达。(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丁慎毅)
新闻细读:大学生体测要签“生死状”背后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