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共产党人,他在世时,百姓亲他、信他、依赖他;他去世时,万人相送,许多农民自发设置灵堂,缅怀他。他就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同志。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对党衷心,无私奉献,三十多年扎根基层,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李保国同志看齐,争做李保国式的合格干部。
学习他忠诚于党、一心为民的担当情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带着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走进了太行山。“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每年深入田间地头200多天”,他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听党指挥、忠诚为民的政治品格,他的事迹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千万党员对照学习的榜样。唯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抱定了这份情怀,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甘之如饴、干出让人喝彩的成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要始终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忠于使命,勇于担当,心系群众,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服务,解民之忧、增民之利。
学习他脚踏实地、求实务实的扎根精神。58岁的李保国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太行山区百姓和千千万万群众心里。他的一生可谓全心全意扎根山区、服务山区、奉献山区的一生,使“140万亩荒山披绿”、“10万农民脱贫致富”。当下正处于扶贫攻坚关键时期,各级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主力军,都要自觉对照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照一照”是否做到了“身到”“心到”,是否做到了“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是否心里真正装着群众,装着事业,是否真正做到了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
学习他奋发作为、勇于创新的争先品格。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农技专家,他把党和人民的需要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太行山区水土条件较差的实际情况,李保国没有退缩,迎难而上,把田间地头作为课堂和实验室,决心用自身的学识和技术去帮助改变不利条件。他潜心研究的山区节水灌溉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但在可以坐拥财富的机会面前,他首先想到的是山区百姓,把手中的技术无偿推广给了百姓,他带领群众栽树,把财富带给了百姓,探索出一条技术扶贫的新路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学习他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争先品格,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攀登科技高峰、攻克技术难关,让科技支撑生产力发展,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