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个性”讲解成网红折射“人来疯”心态

2016-06-27 16:4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今年5月底,一段84分钟的考研辅导讲座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操着一口东北大碴子味的老师张雪峰对考研院校选择、考研流程进行了“个性”讲解。网友戏称这位老师毕业于“德云社”,甚至还有海外的网友留言“我还想回去考研”。(6月27日《京华日报》)

p11_b

张雪峰讲课视频片段。网络截图

张雪峰老师的“个性”讲解成网红,首先得承认,有需求就有市场。之所以萝卜对在眼上,一方面张雪峰老师运用了“相声小品杂谈”的形式讲课,打破了常规的的套路,添加了幽默的笑料。注重了语言艺术的“演讲式”讲课,而受到学生的好评。应该说,张雪峰老师的“个性”讲解与他“德云社”的演讲口才有一定关系。

但是张雪峰老师的“个性”讲解成网红,虽然“接地气”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其“投其所好”的“低级趣味”的“奇葩风格”吸引学生的从众心理,调动学生神经的脑细胞有很大关系。张雪峰老师的“个性”讲解之所以受到欢迎,用他自己的经验来说:“不娱乐不行,不奇葩不行,讲得没有营养也不行”。

其实张雪峰老师更多的“个性”讲解体现在“娱乐”和“奇葩”上,真正的“营养”不是什么牛奶和高蛋白质,实际上就是“可口可乐”的饮料。那些牛X的脏字,奇葩的“脏言脏语”,不过就是像孩子一样,家里来了人,必然要弄些声响,以引起人们注意的“人来疯” 心态。张雪峰老师用一些“娱乐”和“奇葩”语言甚至是一些低级趣味的脏话来挑逗人们的神经,通过精神意淫来满足一些人的精神快感。

“个性”讲解之所以受追捧,成网红,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如今的审美观偏颇有关。就像有人为了出名,用的臭招外招一样,臭也能变香的“臭豆腐效应”。曾经的木子美“下半身写作”, 网络红人罗玉风等等都是靠一些奇葩的雷人雷语一夜走红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张雪峰“个性”讲解成网红,要对“个性”讲解辩证看,切莫盲目跟风。

对于教师群体越来越多元化,我们应该以欢迎的姿态看待。对于“个性”讲解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不能盲目迷信“盛开在娱乐土壤上一颗有氧的奇葩”。“个性”讲解不过是“语言味精”只能起到“调味品”的作用,而有些奇葩的低级趣味的“脏言脏语”只能败胃口的。流行的不一定是好的,就像流行感冒一样。网红也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张雪峰老师自己也承认“个性”讲解不会长命,网红也不是永不褪色红到底,迟早会败色的。

对于“神嘴”张老师、“牛B老师”,我们不妨多些冷静和理性,少些盲目崇拜,对“个性”讲解也要理性看待,不可“人来疯”一味仿效,少些从众心理,多些自己的脑袋看问题,切莫跟风,否则我们就会步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就会像鲁迅笔下那些“无聊看蚂蚁”的看客的可悲可笑和荒唐。(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吴玲

新闻细读:“个性”讲解如何考研变“网红”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吴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