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2016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正式启动信息采集。今年参加“幼升小”“小升初”的学生信息均需在5月9日-31日期间通过该平台进行采集和审核。按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将依据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确认的入学结果建立新生学籍。不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不能建立学籍,无法正常入学。
今年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幼升小,与往年有明显不同的背景。那就是,北京在明确首都功能定位两年来,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重中之重,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年初,市发改委主任卢彦透露,今年本市将确保完成人口调控目标——城六区常住人口较2015年下降3%,迎来人口由升转降的拐点。在这背后,仅去年一年,全市就撤并升级清退低端市场150家。
在这样的形势下,幼升小的变化也很明显。一方面,城六区的幼升小政策都变得更严格,凸显了入学压力变得更大,入学高峰期来临,另一方面,非京籍家长们倒是变得淡定许多。一些家长按照条件,认真地准备各项材料,还有一些家长因为不确定在北京创业的时间,没有参加信息采集。
据介绍,更大规模的疏解,已在全市轰轰烈烈展开。西城明年彻底告别聚人、聚物、聚车流的服装批发业态;东城天环市场摊群业态清退后彻底实现楼宇转型;朝阳雅宝路市场千余摊位也开始了疏解,等等。随着疏解的持续,一些人口会跟随产业转移到河北等地,接下来,城六区的人口会继续下降。大方向是确定的,每个人都能大致知道自己今后几年在北京的发展状况。因而,要不要让孩子在北京上学,家长们心里是有底的,毕竟,9年义务教育马虎不得。
北京这座古城,饱受“大城市病”的困扰,正在变身。其中的非京籍孩子需要不需要在北京读书,值得家长们慎重考虑。北京学位珍贵,孩子的入学也十分重要,让孩子在哪儿尽可能完整地接受9年义务教育,应当作为家庭的大事来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