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回避制度为何治不了国企近亲繁殖

2016-05-05 15:1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中提到,“总行管理的691名干部中,有220名干部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统内工作”,“近亲繁殖”现象引发公众关注。“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一年来中央和地方巡视组已披露多个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存在违规招聘近亲属问题,“近亲繁殖”现象多有出现。(5月5日《中国青年报》

没想到近亲繁殖如此盛行,胆大妄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些近亲繁殖不仅涉嫌腐败,还破坏了招聘公平,是权力腐败下的怪胎。

这种现象并不鲜见,甚至已经成为国有企事业单位一种众所周知的潜规则。一些人借着手中的权力,不惜采取萝卜招聘方式,在招聘中对领导亲属实行“量身定制”,甚至通过交叉安排等手段,在单位安排自己的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等都出现在单位不同岗位中。国有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俨然成了一些人的家族企业,这种情形不仅容易滋生腐败窝案,还破坏了就业市场公平。

更重要的是,一些领导亲属文化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政治素养不够,不符合也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让这样的人占用国有企事业岗位不仅造成岗位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工作开展。还有,一些领导亲属在一些重要岗位上人浮于事,无所事事,占着岗位,拿着高薪,虽然每天按时到岗,却不干实事,不务正业,甚至玩忽职守,成为另一种“吃空饷”。这些行为都是近亲繁殖的结果,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不仅违反了用人的相关规定,也为腐败窝案埋下了伏笔。一些单位领导被查出的腐败,往往都会牵扯到这些被安排的领导亲属,导致整个家族全军覆没。

固然,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亲属也需要就业,而且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亲属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也未尝不可。只是,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应该自觉遵守规定,执行回避制度,不插手,不打招呼,将配偶子女等就业交给市场选择,确保公平公开,只要如此,就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很多时候,国有企事业领导并非如此,而是不仅打招呼,甚至根据亲属条件量身定制招聘要求,实施萝卜招聘,伪造履历,曲线安排,更有甚者,与其他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条件互换,交叉安排,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相关规定,也损害就业招聘公平,更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

为何国有企事业单位会出现近亲繁殖?说到底,还是权力失控所致。其实,对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中央早已有所规定,比如《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和公务回避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对防止“近亲繁殖”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企业领导人员在录用、聘用、调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公务活动中,涉及本人和亲属时,不得参加有关调查、讨论、审核、决定,也不得以任何方式施加影响。可是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落实,这也导致权力失控,出现近亲繁殖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要想斩断近亲繁殖这种畸形的“血缘”,就必须对权力进行监管约束。首先,严格落实和执行中央相关规定,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中,涉及领导亲属的,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从根源斩断近亲繁殖可能生存的机会和土壤。

其次,相关部门对这种近亲繁殖应该多一双慧眼。有些时候,这种近亲繁殖比较隐蔽,比如通过交叉互换的方式进行安排的,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首先摸清楚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的家庭状况,掌握领导配偶子女工作情况,加强对招聘人员的社会关系审查。

此外,发动群众对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进行监督举报,编织社会监管网络。如此,近亲繁殖自然会无处遁形,无处可逃。

新闻细读>>>揭国企“萝卜招聘”:条件一卡就剩局长女儿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刘剑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