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山寨社团"无惧曝光缘于监管"无牙"

2016-04-28 14:5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QQ图片20160428150606

自3月16日以来,民政部陆续公布了5批“山寨社团”名单,曝光总数已经达到427家,其中文化艺术领域成为山寨社团的重灾区,几乎每一批名单中都有相关的文艺社团被曝光。北青报记者专门对这些文艺类“山寨社团”进行调查,发现虽然遭到民政部曝光,但多家文艺类山寨社团仍然还在从事会员招募、会议组织等活动。(4月28日《北京青年报》)

很难想象,一些“山寨社团”被公开曝光后居然还跟没事一样,不仅没受任何影响,而且还能继续大摇大摆地招摇撞骗,这委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也让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这些“李鬼”敢如此胆大妄为,一点也不在乎监管部门的曝光?

有人说,这是因为“山寨经济”的利益诱惑太大,才使得“李鬼”们恶向胆边生,毫不惧怕公开曝光;也有人说,这是因为监管缺失,才给了“李鬼”们顶风作案的胆子。很显然,“山寨社团”如此猖獗确实与利益驱使和监管不作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笔者看来,这不过是表面现象,也有点冤枉监管部门,事实上,长期以来相关部门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山寨社团”的监管,比如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和基金会,都有相对应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进行管理;而对“红顶协会”,民政部也出台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总体方案。现在民政部又开始公开曝光“山寨社团”,说明其对“山寨社团”的监管根本没有缺位。

可问题是,为什么在监管没有缺失的情况下,那些“山寨社团”仍然能大行其道呢?窃以为,关键在于监管部门只就事论事,仅仅看到“山寨社团”中“社团”的那一面,而没看到“山寨”、“李鬼”这一面,在查处“山寨社团”时也就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成了一个“无牙”的“老虎”。

事实上,“山寨社团”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假”,二是靠招摇撞骗这种欺诈行为来大肆捞钱,而这两点都是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只要严格依法打击,即可将这些“山寨社团”打回原形。

据悉,在民政部公布“山寨社团”名单后,北京首次对山寨社团进行查处——3月17日,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接到“全国道德教育组织委员会”涉嫌非法办网办刊的举报,经证实该组织确系民政部3月17日公布的“山寨”社会组织。然后北京相关部门果断出击,一举端掉了这一非法组织,并对两个关联公司课以22万多元的重罚。这一事实也说明,“山寨社团”不是没有办法打掉,关键是,监管是不是一只“有牙”的“老虎”,只要有关部门坚持对“山寨社团”依法监管,坚决打击,“山寨社团”就没有任何可能存在的空间。

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现在“山寨社团”如此猖獗、无惧曝光,根子在于监管部门没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给“李鬼”们留下了生存的空间,使其胆大妄为,敢和监管部门对着干。要想彻底消除这种乱象,别无他法,还得靠监管部门自己。这里,笔者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再找种种借口为自己辩护,而是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种违法违规的“山寨社团”依法严打,打掉“山寨社团”的嚣张气焰,真正清除各种“山寨社团”,使其没法再在社会上招摇撞骗、坑害百姓、败坏社会风气。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孟木二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