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底线”但不守“及格线”

2016-04-27 17:4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为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划出了四条底线,即,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什么是底线?底线就是带电的“高压线”,就是不能逾越的“警戒线”,就是百分考试时的60分“及格线”,就是合格与不合格的分界线。底线是最低标准,破穿底线,后果很严重。

身为家长,谁都不愿自己的孩子每次考试都在“60分”左右徘徊。别说60分,就是考个70、80分的成绩,也会对孩子吹胡子瞪眼,甚至“笤帚疙瘩”“二踢脚”地进行“武力威胁”。因为,在我们心中,孩子成绩的底线应当划在90分以上,再不济,也得达到85分以上的良好状态。这个高于考试“及格线”的心理底线,反映出的正是家长对孩子的严与爱。

习近平为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划出的“四条底线”同样是对党员干部成长的严与爱。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纪,亦不出大格。”怕水的孩子淹不死,心中有底线的人一辈子不至于出大问题。细想一下,那么多“苍蝇”、“老虎”被打进铁牢之后总会哭哭啼啼地说,“后悔从那几百几千元的小便宜开始啊……”话外之音就是,没有坚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

底线,就是悬崖边上的最后一道围栏!真的喜欢每天“如临深渊”般地过日子吗?还是先来看看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是如何为自己划定心理底线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军队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底线标准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同志得知儿子看戏没买票,非常生气,把儿子批评了一顿,不但补交了票款,还在县委常委会上做了严肃的检讨,他的底线标准是心中装着人民、装着兰考,却唯独不能考虑自己;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沈浩同志在日记中写道:“不要与包工头有任何经济往来,哪怕是一包烟、一瓶酒、一顿饭都要尽量回避。”正是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为自己划定了近乎满分标准的底线,始终坚守共产党人最本真的党性,永远秉持共产党人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才把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不断发扬光大。

明底线、守底线是党员干部修身正德、干事创业的必修课。哪么,心理底线又应该划在哪里呢?是不是还应该向小学生参加考试那样,不以“及格”为目的,而是把心理“分数”划高一点,再高一点,向100分看齐。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能对权力心存敬畏,主动为自己设限,才能摆正良心,抛弃私心,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官。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胡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