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圈子文化”,想起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等于进了班子。”显然,因争权夺势,干部队伍私下里形成不同派别的“山头”,致使“圈子文化”正在扰乱正常的组织秩序。
近年来,“拔起萝卜带出泥”的窝案成为腐败案件的一大特点,一个贪官被查处后,往往带出了其权力“圈子”里的一批腐败分子。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镜头”,一些官员一旦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圈子”,难办的事便变得好办了,不能办的事也变得能办了,“官运”也比过去亨通了。而一旦出了问题,亦有“圈子”里人为其“挡风遮雨”,“力挽狂澜”。
官场圈子其实仅仅是一种对权与权交易、权与钱交易的伪装,“圈子文化”的实质就是搞小团体,就是以小部分的私利损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将权力看做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私有财产。这种乱象,与党的先进性和党的宗旨相违背,扰乱的是正常的组织秩序,损害的是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割裂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可以说,官场“圈子文化”是败坏官场风气、社会风气的毒素,是侵害党和政府肌体的毒瘤,不加以大力扫除后果不堪设想。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祛除“圈子文化”。
首先要严格权力的运用,制定严密的制度。制度不严密,笼子就有漏洞,权力就有随意出去的空间,“圈子”就能赖以生存。把制度的笼子扎紧织密,权力无缝可钻,形成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会把“圈子”的主要“养分”来源切断,圈内无法外之权,权力无法滥用,便与圈外无异。其次要加强党性修养,慎重交友。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要知人识面,警惕恶友,结交诤友,抑制私欲,远离诱惑,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最后要加强教育培训,转变思想。对党员干部开展党纪、政纪、法律、法规教育学习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反腐必胜的信心,加强直观、有效的警示教育,增强干部防止腐败的畏惧心理。同时,树立典型人物,弘扬道德文化,用崇高的精神风范引导和教育税务干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永远具有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