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惠民资金这块“香饽饽”吃不得

2016-11-12 09:5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基于保障改善民生考虑,国家近年推出不少惠民性政策,有的辅以各级财政支持。然而,一些惠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被钻空子,专项资金及补贴被套取等情况也日渐增多。(2016年11月11日 半月谈)

惠民资金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专项资金,是贫困村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基层“蝇贪”腐败为害,私吞群众资金,不仅是对党纪国法的挑衅,也动摇了基层政权的稳定,大大阻碍了扶贫脱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吃到惠民资金这块“香饽饽”,一些地方干部绞尽脑汁,花样百出。村干部达成“捞钱共识”,变着戏法套钱,采取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侵吞国家惠民资金;某些地方人员“无中生有”,虚列人员套取惠民资金;部分地方甚至炮制了“两本账”以应对监督检查,其中一本用于虚列人员上报,以套取更多资金;另一本则是自己掌握,用于实际领取补助。

惠民资金发放沦为某些地方干部口中的“香饽饽”,暴露出在资金申报、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地方干部失职、渎职,不仅违纪违法,也损坏了干部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严”字当头。对于虚报、冒领、挪用、截留、私吞惠民资金的基层干部,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绝不留情,绝不手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高举反腐利剑,使腐败分子受到强大震慑,努力营造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氛围,切实为扶贫脱贫攻坚战提供纪律保障,形成追责问责强大声势。

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财政、扶贫监督等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履行好监督职责,对惠民资金的申报、认领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惠民资金落实到位。做到检查“常态化”、“长效化”,对基层干部有倾向性、苗头性贪腐问题及时进行调查研究,预防为先。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四风”问题,使惠民资金真正发挥作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监管须形成合力。加强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力度,把群众身边的“蝇贪”揪出来,使惠民政策真正惠及于民。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好审核、把关、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着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监管力度,由上到下形成监管合力,对虚报、冒领国家惠民资金的行为严惩不贷。

确保基层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惠民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扶贫粮”,关系到每一个殷殷期盼脱贫致富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想斩断基层“蝇贪”的“黑手”,群众的监督至关重要。要提高基层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让惠民资金使用“公开化”、有效杜绝暗箱操作,增强扶贫项目的透明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王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