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高校“限客”也或是为了更好“迎客”

2016-04-12 16:0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春季,各大高校又迎来游客参观高峰期,一些名校甚至变成旅游必去“景点”,不少学校为应对这一情况被迫采取“限客”措施。高校校园对外开放是否影响了自身正常教学?大学校门到底该不该向社会敞开?高校的开放属性又当如何维护?(中新网 4月12日)

应该说,关于高校校园游该不该“限客”的问题,争论早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梳理不难发现,比较反对“限客”的声音认为,高校尤其是一些全国知名的高校,是全民的高校,其丰厚的文化和崇尚自由的人文精神,都决定了高校不该“封闭办学”;再说,就以往一些高校“限客”的效果看并不好。笔者以为,这样的看法有些过于偏执和偏颇了。

无可否认,近些年国内大学,尤其是一些知名的高校,成为国人游览的理想“景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高校一般都很长时间的办学历史,其中的一些软硬件设施设备本身就很具有历史文物和文化价值,再加上这些学校较成功的办学等,使得这些大学校园具有很好的观赏甚至励志价值,尤其是对一些中小学生等更是如此。

但也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人们到这些大学校园游览,除了这些“景点”不但人文、自然等景观足够吸引人,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这些校园的秩序,比如卫生、游览氛围、安全等方面也非常的优良,相比其他社会景点景区而言,都相对的更胜一筹和无法比拟。

但从另一反面讲,这些环境和秩序也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否则所谓的这些环境、秩序等优势,也会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再说,作为高校,向校外开放游览参观资源,固然是其性质所在的必然和道义要求,但一个必要的前提首先是要保障高校教学秩序的完整和井然,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保障,高校校园游的基本底色等就会荡然无存或者是失色很多,得不偿失。

由此不难看出,国内一些校园游热的大学,结合自身等实际,对校园游进行适当的“限客”,也可谓是用心良苦,一方面是为了保持起码的教育教学秩序,不因“校园游”而失却起码的教书育人等必要的秩序保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校园游”的一些起码环境和秩序,不因过多或过于集中的游客流而显得杂乱无章,失却原有的优势,为游客创造和保持良好的旅游秩序与氛围。

就这些意义上讲,国内一些高校推出不同的校园游“限客” 政策,本质上也是为了更好“迎客”,而采取的不得已政策而已。作为社会等各方面,要对其保持起码的理解和尊重,我们不能为了满足自身校园游的需要,而一味强调相关高校在开放校园游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而忽略了高校发展和创设优质旅游环境等,所具有的起码需要和良苦有心。

当然,这不是说一些高校的“限客”政策就完美无缺,相反,有关高校一方面要根据已实施的“限客”等政策凸现出来的不足,采取灵活的态度,不短完善原有的“限客”政策;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采取更多包容、便利、丰富的校园游政策,在维持教学、满足旅游、保持旅游环境等方面取得最大公约数和平衡,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需求。

此外,对于游客和社会而言,也应该反思自己在校园游方面的做法是否文明和恰当,是否因为在校园有的过程中自己的一些不文明和不恰当行为,阻碍了高校校园游的大胆无顾忌开放,并切实纠正,给大学尽可能大开放校园游创造更大的空间。

相关新闻:高校出招应对游客爆满:大学校园该不该“限客”?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