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Go”】找棵树葬亲人,你会吗?

2016-04-05 15:3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cqpinglun20160405-06

cqpinglun20160405-07

 

 1458617576681

“近年来,北京市区多家墓地已无墓可售”。北京市相关负责人曾介绍,近10年来,北京全市没有再增加一分土地作为公墓。全市33家公墓的面积多年未增加,剩下的土地是稀缺的。在一个人口以千万计的大城市里,公墓的占地面积10年来却没有增加,这样带来的直接影响,就必然会产生某种“挤出效应”。而这正是河北公墓生意“火爆”的缘由之一。

事实上,不仅是在北京,在全国部分地方都出现了“公墓紧张”的局面。早在三年之前,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就表示,“南京现有8个经营性墓地,每年的土葬需求量是60亩,按照这样的开发速度,一人一墓,5年后,可能无墓可售。”去年,也有媒体报道,苏州目前的墓地资源紧张,5年后将出现“无墓可葬”的局面。<<<细说

cqpinglun20160405-08

 

 

1458617590407

生态葬其实蕴含着生命的洒脱、利他的德性,还有时代的特色。选择生态葬,其实是选择了一种时尚而旷达的生命观照方式:简,并不是陋,而是一种更高级的美学;寄托哀思的核心在怀念亲人,而不在奢华地垒那个“土馒头”;碧海为棺、蓝天为椁、秀树为灵位,无碍亲人的音容和德行在我们心中的饱满。 <<<细说

cqpinglun20160405-09

  

1458618970840

环保账一算,没有谁会反对。占地少当然比占地多更有利于子孙后代;经济账大家也都算得过来,买墓穴、树墓碑、加刻碑座,乃至“风光大葬”,当然比生态葬的花费大。唯独心理账有点芥蒂——找棵树就把亲人发送了,是不是太轻描淡写了?对得起亲人吗?更不用说我们有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孟子曰:“惟送死可以当大事”,这不“大事”化小了吗?我们还有依依不舍的亲情牵挂。我在荷兰和当地一位华侨朋友聊,他20岁前都不会说中国话,但给父亲办葬礼还是很“慎终”了一下。“这是他这一辈子最后一件事,我求心安。” <<<细说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