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火化,以及安葬,在徐毅和朋友王丹开办的这家名叫“彼岸”的殡葬店里,可以操持因死亡所需应对的种种环节。徐毅尝试在古老的殡葬行业中注入新的项目和理念,做出些不一样的东西,但在这之前,他认为也许还要先学会对生命的尊重。(4月1日 北京青年报)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老去死亡这本是人类的自然现象,但由于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殡葬”二字一直为大众所禁忌,殡葬业长久以来一直饱受偏见,殡葬从业人员也一直得不到尊重。可徐毅开的这家店,不仅明亮宽敞,更是服务到位。这种温情的服务,不仅体现在店面的精致装修和内部装潢上,更重要的是老板与员工对死者的尊重和死者家属的体贴,是一种超越商品的人性化服务。
而难以改变的,是这“白事”行里长久形成的“规矩”。尽管徐毅的本意是看中了殡葬行业的利益,可长期经历下葬礼来,他更想改变这圈子里的一些规则。一些价格上的利益是行里人心知肚明却不愿明言的,可就是这些不见光的利益和“规矩”,往往使得生命在终结时还不能得到平等地对待。
一直以来,殡葬业都像地下工作者,店面狭小而隐蔽,不能公开宣传。甚至一条龙代理单位为了找客户做生意,出现恶性竞争现象。但现在利用互联网万物互联的特点,把与殡葬业相关的产品、服务都放到网上去,让企业和客户、客户和产品、产品和产品都联动起来,让人和资源双向匹配。使得殡葬业更加清晰而利于大众接受。
互联网同时发挥着展示、宣传、销售、资讯共享、吸引客户等多重作用,给丧家和一条龙服务商家两头带来便利,并能同时促进行业价格公开透明。人们可以像购买其他任何产品一样,通过网上平台获得一切与丧葬有关的服务。
“彼岸”网站截图
互联网是一个平台,“互联网+”犹如一个纽带。在“互联网+”的强大冲击下,一切服务都被联动,殡葬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活力。因为一些传统观念上的阻隔总是很难被冲破,我们就不能任由这个行业自由发展,而是应该给殡葬业极大的鼓励和帮助,同时需要我们在这样的发展中注入更多符合新时代思想的东西,比如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公平的意义。
仔细想来,死亡是人类最终的归宿,殡葬是人生的最后一课,就像最后的毕业典礼,它应该和其他任何典礼一样,获得我们的接纳和尊重。在这条去往“彼岸”的路上有了“互联网+”注入的新意义,应该会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