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杭州古建筑竟被刷成土豪金”的消息在朋友圈里疯转并引发网友吐槽。杭州市文物保护点——秋水山庄的门楼被刷成了黄墙红字,颜色十分鲜艳,与周边建筑的色彩相比显得突兀。杭州市园文部门表示:秋水山庄作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应该经过报备或报批程序后才能实施保护性维护或修缮。但他们这几次刷新都没有报备,今后园文部门会加强监管责任。(4月1日《北京晨报》)
在杭州市园文部门的干涉下,秋水山庄的门楼立即恢复成原来的灰色。杭州市政府副市长项永丹表示,“秋水山庄”整治中出现的问题,暴露了杭州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短板。各单位在环境整治中要高度重视、慎重对待历史建筑的修缮;认真落实专家参与的严格审核机制。各部门应以此为鉴,举一反三,在城市房屋建筑整治中,尊重专家,广听民意,体现城市文化和特色。
乍一看这条新闻,好像再一次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网民的力量,这是一次民意的胜利。但笔者却认为,真正的胜利者和出彩者是杭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原因有三:
第一,园文部门果断干涉,有担当。尽管不了解杭州市政府的机构设置及部门职责,但秋火山庄作为市级文物保护点,园文部门负有一定的监督管理责任,这是肯定的。但是,园文部门能如此快速直捷地干预这件网络舆情事件,却显得十分可贵。这与某些地方发生了某起网络舆情事件,相关责任部门互相推诿、缩首缩脚、不敢担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换作另外一个城市,这么简单的一件小事,有可能会在规划、城管、市容、文化、文物甚至工商、环保等部门之间踢皮球,直到网络舆论事件不断发酵、扩散,最后逼迫市政府出面协调收拾烂摊子。谁都管,遇上麻烦谁都不管,深为百姓所头疼和反感,也算是一个痼疾了。从勇于担当这个角度说,杭州市园文部门做出了榜样。
第二,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守规矩。“秋水山庄”的管理方是一家饭店,因为西湖边湿气重,每隔两三年山庄的门楼都需要重新刷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负责人特别强调,门楼部分本来就是黄色。这次粉刷本意是修旧如旧,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生产经营单位,在收到园文部门的整改要求后,没有消极怠工、争执辩论,也没有申请行政复议,立即进行整改,这体现了一种规矩意识。一家饭店能有这种表现,一方面可能怕引发众怒、影响经营,但是另一方面,也能看到杭州市政府行政执法的刚性和强大的公信力。这与杭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日常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关于这一点,从项永丹副市长有关“杭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表述中能够找到答案。对城市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看出杭州市政府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法治化、科学化甚至现代化的身影。
第三,市政府的高调表态,非常可贵。这样一起网络舆论事件,其影响和破坏力远不及“天价野生鳇鱼”,但是市政府一位副市长能够就这件小事及时发布观点,且发力精准,就显得格外可贵。这体现了杭州市政府面对网络舆情事件,冷静、成熟、负责。再从深层次的角度探讨,市政府、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对这件事情的反应,都体现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一种责任,一种爱。这种爱,所能凝聚的力量以及催生的嬗变,是令人肃然起敬和充满向往的。
由此联想到,近期李克强总理频频就政府简政放权、政府“瘦身”等作出表态,在“两会”报告中所强调的“简除烦苛,禁察非法”犹在耳畔。简政不是懒政,放权不是放手,而“瘦身”更不是对群众关心的小事熟视无睹,以“法无授权不可为”作为懒政怠政的借口。希望各地政府都能虚心学习和躬行一下杭州市政府的智慧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