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网约车要成"放心约"需弹好"双重奏"

2016-03-30 15:0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29日联合多部门约谈滴滴、优步、神州、易到、星星等5家网络约租车平台,通报了网约车平台管理存在的五个问题,包括驾驶员招录把关不严、违法和事故多、异地牌车数量多、乘客投诉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妨碍公平竞争等。(3月30日《广州日报》

不可否认,网约车这个新兴行业,已不知不觉融入了公众的出行和生活,特别是其网络化、便利化和“点对点”式的服务,成为了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竞争的明显“优势”。也因此,网约车的市场份额在悄然增大。但似乎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逃不过“历史周期律”,就是其成长过程必定经历阵痛与考验。就当前网约车行业来说,这种阵痛和考验已经慢慢显现,即诸多安全隐患潜藏,有的甚至已经产生了血的代价。对于萌芽不久,却潜力无限的网约车行业来说,如何扫除安全问题的“软肋”,显得异常重要与迫切。

这次深圳约谈多家网约车平台、通报平台管理五大问题,就是网约车行业亟待规范的信号。当然,约谈和通报这种手段是有力的,能够倒逼平台自我加压、严格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系数和服务质量。但治理网约车乱象,仅有约谈和通报是不够的。毕竟,对于来源多、流动快、审核难的网约车来说,要成为“安全约”“放心约”不是一件易事。恐怕还是要相关部门与平台协力,共同做好线上线下工作,方能在多环节发力,让行业得到持续系统净化和信任累积,而迈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一方面要给网约车线下严格“体检”,防止带“病”上岗。可以说,许多安全事故和违规事件背后,都能找出线下放松“警惕”、审核不严的原因。也许宽进宽出能给平台带来更多交易量,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徒升交易量背后是增高的事故率、违规率,遭殃的不仅是顾客,更是单位与行业的信誉,乃至地区的公共安全环境。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与平台尤须重查网约车的“入口关”,对于交通违规“惯犯”、有吸毒前科的等一律拒之门外,坚决不让各类安全隐患上路。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通过约谈、通报等方式督促平台自我加压、从严审核,也要定期不定期检查抽查平台审核情况,对于审核不严的平台要通过降低信誉评分、定期通报曝光、进行经济处罚等方式,提高违规处罚“成本”、形成警示效应。

另一方面也要给网约车线上定期“治病”,防止有“病”在岗。不可否认,少数网约车上线之后,成为了交通违规“常客”、满意度评价“差生”,而为广大顾客所诟病。对于此类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和平台不妨学一学高校教学“末位淘汰制”,可以定期公布“红黑榜”,统计交通违规次数、顾客满意度评级以及顾客投诉频率等,对于排名倒数的及时予以警告谈话,多次排名倒数的及时淘汰出行业,切实让行业处在无“疾患”运营状态并形成“鲶鱼效应”,进而最大化提高安全系数和顾客信赖。

总之,网约车乱象治理,既不能只有约谈和通报,也不能线上线下单向用力,而要部门与平台协力,共同弹好线上线下重查严管的“双重奏”,方能让行业一扫“病态”诟病,给公众以安全感信赖感,进而呈现出充满健康生机的发展态势。

新闻细读>>>深圳通报“专车”平台管理五大问题 将清理不合格司机和车辆

责任编辑:向浩(QU0015)  作者:陈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