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今年“两会”会给百姓带来哪些红利?

2016-03-16 15:1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全国“两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不管是研究制定的国家大政方针,还是一些惠民的新思想新举措,都可能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也因此每年“两会”都成为百姓关注的重要话题。2016年全国“两会”接近尾声,惠民政策能否如百姓所愿,让我们看一看今年全国“两会”给百姓带来的红利。

红利之一:稳增长保就业。2016年总目标中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稳增长的目的就是保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只有充分保障就业,生活就有保障,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会稳定和谐。

红利之二:免征行政事业收费。今年“两会”确定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实施上述政策,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同时,加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简单看是18项,其实实施了多年的收费政策,能够实现免征,足以看出政府在惠民政策上的决心和信心,让民众看到了改革发展为了人民、惠及民生的实际行动。

红利之三:惠民政策惠及农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要加快覆盖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使他们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同时,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红利之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红利之五:脱贫攻坚工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红利之六: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

红利之七:教育公平问题。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办好特殊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加快推进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

红利之八: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遇急有助、遇困有帮,让社会充满关爱和温暖。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重要内容。纵然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政策越来越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边发展边解决百姓关注的问题、边摸索边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切实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孟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