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全国两会上,备受关注的文件都是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不过其实除了政府的工作报告之外,还有一份工作报告同样值得我们仔细研读,那就是不久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张德江委员长作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直面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并提出了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若干工作要点。
作为我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可是响当当的国家立法权。要知道,我们平常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都不能逾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制定的标准之外。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关注的字眼。
特赦。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对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四类部分服刑罪犯实行特赦,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实行的特赦令,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66年,所以让人感觉比较新鲜。
37部。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37部法律。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食品安全法》、《教育法》。
17个。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交的17个工作报告,对政府和“两院”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监督。
8239件。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共提出的8239件建议、批评和意见,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办理完毕并答复了代表。
这一组组数据扫描了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通过这些数字,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上可以说算得上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在重点领域立法迈出新步伐。千万别觉得立法的事情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远,其实它影响着我们日常的每一个方面。去年,常委会全面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从强化政府、企业、社会防治责任,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等方面做了重要的修改完善,由66条增至129条,为我们呼吸更清洁的空气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修订了《食品安全法》,建立有奖举报、信息发布、责任保险等社会公示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每一个国民“舌尖上的安全”。而备受关注的全面二孩政策,自今年起正式实施,同样是去年常委会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后给出的生育福利。
根据报告显示,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还将致力于促发展、助改革、惠民生。把着力点放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上,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推动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计划制定《民法》总则、《环境保护税法》、《粮食法》、《中医药法》等,修改《证券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检查《食品安全法》、《水法》、《促进科技成果转换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六部法律实施情况,同时,围绕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听取审议有关工作报告,继续加大对财政预算决算的监督力度。无论是立法还是监督,都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心任务聚焦。
过去的一年,人大立法方面取得了不少扎扎实实的成果,常委会之所以能交出这样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离不开对社会热点问题反应迅速,完善和促进法律的针对性、可执行性。正如报告中所说,“新形势下,坚持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是做好立法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