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重塑义务教育生态

2016-03-13 17:5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接受中国教育报和教育部“微言教育”专访时表示,坚持将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使首都教育更加优质、更高质量。坚持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着眼点,使首都教育更加公平、更加均衡。坚持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使首都教育更有活力、更有影响力。

提升教育质量,北京市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15年,北京16区的中小学达到了义务教育均衡标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想缩小区域、校际的差距,就得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名校、“弱校”的格局。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名校的优势,另一方面,要通过名校帮扶“弱校”等方式,缩小名校和“弱校”之间的鸿沟,实现均衡发展,让在“弱校”读书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由名校和“弱校”结对子,当然是提升“弱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方法。不过,这就改变了名校和“弱校”之间的关系,两者由竞争为主的关系逐渐变成了合作为主的关系。教育生态由此出现了重大转变。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从横向上看,各区通过学区制、集团或集群办学、合作办学、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实现校际横向联合,扩大、重组优质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由过去的主要集中于名校,变成现在的全面铺开,赢得了公众的普遍赞誉。北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维护了义务教育的公平。优质教育资源,也属于公共产品,是由财政支撑的。因而,优质教育资源尽可能扩大覆盖面,符合公平的理念。北京市深化教育改革,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也用行动维护了公平正义。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义务教育,要致力于追求优质教育资源遍地开花。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