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一百年”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到“四个全面”,我国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一直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近两年内多次强调过治理国家“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2014年2月7日,他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媒专访时指出: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当年6月5日,他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说,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既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2015年10月15日,他在会见出席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外方主要代表时,又作了类似表述。
这一论述,不仅是辩证思维的深刻体现,也是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生动反映。没有登高望远的思维和视野,工作就会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很容易出纰漏、栽跟头;没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和作风,就如临渊羡鱼、画饼充饥,再好的蓝图也只是一纸空文。
登高望远,就是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胸怀大局,就是要把握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脚踏实地,就是要求实、老实、落实。这里,既有对做人的要求,也有对做事的要求。求实,就是讲实话、办实事,一是一、二是二,不拔高、不贬低,不花拳绣腿、弄虚作假。老实,就是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浮躁、不急躁、不粗糙,知畏、知足、知止。落实,就是把工作往实里做,把事往实里办,不定不切实际的政策、不提无法落实的要求,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个道理,我们都要牢记在心”。
前者彰显了大眼界、大胸襟、大气魄、大追求,寓意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眼光、全球思维;后者则折射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价值追求,传递并集聚着令人怦然心动的力量,刻画了追梦人躬耕前行、砥砺奋进的生动形象。
登高望远与脚踏实地相辅相成。登高望远,人的眼界开阔了,能够把握住大局、大势、大事,工作的起点就高了、工作的追求就高了、工作的标准就高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思想上有更深刻、更高尚的理念,工作质量和效果就不一样。”脚踏实地,是登高望远的归宿。有了脚踏实地,登高望远才不会变成好高骛远,才不会成为空想、幻想、狂想。离开了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就失去了根本。
我们需要“登高望远”与“脚踏实地”的完美结合,需要站位高远、立足当下、奋力拼搏、不断前行,以更加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智慧诠释未来,既要“看天”,又要“立地”;既要“抬头”,又要“低头”;既要想得高,又要做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