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就是“学雷锋”纪念日,上海市统计局昨天公布的《2016年市民学雷锋意愿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学雷锋”,近六成市民“怕惹事上身,好心没好报”,近五成“怕被人误解,遭人非议”,近四成“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外,自身能力不足、时间不够、意愿欠缺等也影响到学雷锋、做好人好事。(3月4日《新闻晨报》)
《新闻晨报》黄欣制图
“学雷锋”,就是做好事,形式多样,内容多元,本很简单,然而,却有许多人不愿意学雷锋,自然,借口也不少,借口最多的就是“怕惹事上身,好心没好报”,此外还借口“怕被人误解”或是自身能力不足、时间不够等等,总而言之,一旦不想“学雷锋”,就不难找到借口。其实,学不学雷锋,是在一念之间,别找那么多借口,要知道,“学雷锋”本身就是“不怕麻烦”。
诚然,在诚信缺失的年代,你做好事,帮助别人,不一定能够得到理解,不一定就能够得到好报,这是很正常的。比如你在火车站提出要帮助别人拿东西,人家自然不会轻易将东西交给你,因为太多的骗子是这么做的,也就会影响到“学雷锋”。
面对人家的不信任,你可以换另一种方式,比如借给他“推车”,让他在车上放行李,由他自己推着走,自然让人放心;在“学雷锋”的时候,以“组织”或是“团队”的形式出现,身上有明显的“标志”,也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
“学雷锋”是不计报酬的,唯一的报酬是看到别人得到了帮助,给你露出了微笑,你从别人的微笑中感受到快乐。这就是典型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学雷锋”,要付出的很多,比如时间和精力,有时候还要承受被别人误解,甚至会被冷嘲热讽,这些均可以看作是“学雷锋”所要付出的“成本”。如果以为“学雷锋”就要得到别人的信任,就能够获得点赞,那就有点脱离实际了。
现在“学雷锋”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学雷锋”活动搞了这么多年,已经是第53个了,可“学雷锋”的人依然不多。之所以少,恐怕就是存在畏难情绪,总为自己找借口,特别是觉得“学雷锋”实在太麻烦。可如果每一个人都这么想,或者是雷锋当年也是这么想,还有多少人能做好事呢?
“学雷锋”没有什么讲究,据报道,前几天,武汉一家长因买不到雷锋像求助报社。记者走访了郑州市区的书店、古玩城等发现,雷锋像同样难觅。出版社相关人员均称,现在已经没库存了,“这两年没出版过雷锋像。”难觅雷锋像不妨碍学雷锋,而学雷锋也不一定要挂雷锋像。
我们学的是“雷锋精神”,只要心中想着学雷锋,只要能够有做好事的意识,最好能够养成做好事的习惯,那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雷锋,而不是非要等到三月份才去做。最重要的是,“学雷锋”就要学会不怕麻烦不怕吃亏不怕被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