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向460位大学生发放问卷,29.31%的受访者聚会频率达到每周两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级占63.52%。所有受访者中,38.08%的大学生在聚会社交方面的开销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30%。(3月4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阶段,是形成职业前景和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逐渐接触并适应社会的重要过度期。过去人们都说大学校园是座“象牙塔”,里面的高素质学生都很单纯,让人看到未来希望的憧憬。
但是现如今,大学校园周围的各种餐馆、宾馆,以及KTV、网吧、台球厅等,俨然让大学周边成为了一个小社区。每到周末大学旁边的这些娱乐场所经常爆满,班级聚会、老乡聚会、社团聚会、学生会联谊、寝室小聚……各种五花八门的聚会轮番上演,一些学生三五成群地喝酒聊天,好不热闹。
如果说毕业季时出现这种场面还算正常,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这种大学校园里的应酬的聚会越来越多,逐渐常态化,似乎每周、哪怕每天都可以找出合适的理由欢聚一下。酒足饭饱后还要去KTV飙歌,甚至会疯狂一整夜,与社会上和职场上的应酬别无两样。
有人说这是当代90后大学生糜烂的一面,没有父母老师管教的他们,撒开了欢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很多学生都会参加社团、学生会、参加各种活动,还会竞聘这里的“官位”当当,管理一些学弟学妹。年轻人因为某种共同的喜欢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这样的应酬自然也就多了,之间的勾心斗角、羡慕嫉妒也随之到来,大学校园越来越社会化的现象,已成为一种趋势,甚至已经超过了职场上社交应酬。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现在的90后、00后的孩子比较早熟。他们从小丰衣足食、娇生惯养,作为最早进入网络化时代的年轻群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并且都很有个性,也就过早地接触到社会中的一些人和事。当高考的压力卸下之后,走入大学校园,丰富多彩的世界和活动让他们投入其中,也就进一步地接触了社会。
其实大学生的这种社会的应酬文化现象有利也有弊,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丰富的活动提升了他们的人生阅历,开阔了眼界,提早接触适应社会节奏,也有利于他们在毕业时可以快速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也有益处。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还毕竟是个学生,学习是学生最大的任务,但过度的应酬却占据他们很多时间和精力。平时经常逃课,考试前再临阵磨枪,只要过关拿到学分就行,这样的生活状态在很多大学生中也不难见到。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低俗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难以辨别真伪好坏的大学生们,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扭曲。
莘莘学子走向社会需要应酬,但不等于可以毫无节制地占据,这除了要靠大学生自己的认知,更需要家庭、学校给予一些帮助和指导,更需要社会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向上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