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由河南省商丘市尚博学校女教师在微博上晒出“奇葩”劳动合同引发网友热议,校方对育龄女教师列出“霸王条款”,称若因上学期怀孕导致下学期不能工作或中途辞职者,需为其他代课老师的代课费和招聘费“买单”。女性生育权屡遭侵犯,“奇葩”合同频频出现。专家表示,女性生育不能成为职场“拦路虎”,“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女性生育权关系重大,需依法保障。(3月2日新华网)
看到这样的新闻,估计不少人要对用人单位吐槽了。别急着吐槽,先看整个事件的原委。尚博学校是一家民办学校,教职工当中女性居多。如果没有足够的教师储备,有女教师怀孕生孩子,学校就得招聘代课教师。这对学校的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出台“奇葩”合同固然不对,但是这背后的原因不能忽视。
教育行业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如果教师队伍当中男女比例相当,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窘境。所以,应该多鼓励男性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
首先,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应积极引导男生填报师范学院。只要到国内任何一所师范学校去看,普遍是男少女多。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男生报考师范学校从事教育行业,比如提供高额的奖学金等奖励计划。
其次,稳定男教师岗位。我们发现虽然为数不多的男性到中小学任教,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考公务员或者调到其他事业单位。所以,要想方设法把男教师稳定在教学岗位上。比如在职称或者评优上适度倾斜。
说到这,可能有女教师认为这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其实,最终目标是吸引更多的男性从事教育行业。这不仅为广大学生和教学考虑,也是为广大女教师考虑。如果女教师发现身边的同事全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工作起来必然压力山大。
吸引男生从事教育行业,不是对男生降低门槛。只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让更多男生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与女教师分担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