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本是一场拥挤的“乡愁”。从可以堵的让人崩溃的公路,到从不知道正点为何物的航空,再到慢慢悠悠、摇摇晃晃、脏乱差的绿皮车,每一次的春运都让中国的“背包客”感受着“生死逃离”般的归程。但随着国家的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为中国的交通运输改头换面创造了条件,高铁线路的全面建设和开通让拥挤的“乡愁”变成了平稳舒适从容的“回家”,中国人正享受着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速度红利。
伴随着人流的来来往往,16年的春运在归乡返程的匆匆脚步中慢慢的迎来尾声。高铁速度的提升让回家变得更近,更从容不迫。随着春运接近尾声,回家见面时拥抱变成离别时不舍停下的挥手。不知高铁的速度能否平复往日中国归乡者们那颗“生死逃离”般的心?
自1月24日开始春运拉开大幕,一夜之间围绕这场特殊人类迁移盛宴的争讨也如期而至。春运舞台搭建的不仅是老百姓的回家路,也成了各大媒体网站的主战场,各类关于铁路春运的新闻前赴后继络绎不绝,“一票难求”“站坐票同价”“黄牛泛滥”等关于“春运难”的问题也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出现在整个社会民众眼中。可能是潜移默化的原因,每一场春运都是一场老调重弹的话题讨论,慢慢的真就成了好比除夕夜该吃的团圆饭一样,这些春运老话题不拿出来说一说就总感觉少点什么,也就成了存在于老百姓脑海里几十年的春运旧“印象”。
其实大家对铁路谈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一票难求”“拥挤“等问题,说为什么铁路的这张回家票怎么就这么难买,从而引发对这张“票”的讨论不绝于耳。有人说过“要解决春运期间的一票难求问题,还须从提高运力上下功夫,此乃根本。目前的结症,就是相对人们增涨的回家需求,运力缺口太大。”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一票难求”的病因所在。从返乡人群密集度来说北上广这三个经济圈是主要区域,春运“逃离”北上广不是新鲜词。平日为了工作很少回家,到了春节这个中国最重要的团圆节日,无论如何都要回家,同时赚钱不容易,相对于公路、航空等其它回家的方式,火车的票价对外出务工返乡的、回老家探亲的,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回家、探亲再加上各大院校放假回家的学生,这几股人流全部汇聚到,让运力不足的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一个杯子本来只能盛一升水,现在却要盛2升进去,又怎么不会溢出来了。所以不是这张“票”难买,这条回家太“窄”而是当下中国交通运输在“运力不足”实情下无奈窘态。
曾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春运,十年内无解”,而这“十年无解”其实就反映出了一个中国运力提升的过程。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高铁建设的,随着高铁“四横四纵”大网的建设完成,届时整个中国交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一个时代的更替是需要时间的。
从今年的春运来说,随着一条又一条的高铁线路的开通,高铁出行逐步成为春运新的“主力”。新速度、新环境、新服务让老百姓更加乐意选择,同时这一系列的“新”体验对老百姓来说又是老“春运”中不曾有过的体验,而新的体验得出的就是新的认识。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期待随着高铁速度的出现所带来的春运新“印象”,慢慢 冲淡存在于老百姓心中的如“沉疴”般的春运旧“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