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姐,您稍等一会儿,我现在正在带客户看房,晚点回到电脑前,我来给您查这套房子。”2月28日,周日,房产中介小王忙得不可开交。小王所供职的这家中介公司,正是一周前因违规操作而被上海市消保委点名的链家地产。他告诉记者,消保委点名实际上并没对生意带来多大影响,“现在是最旺的时候,我们门店多,买房、卖房还是会找我们”。(3月1日《中国青年报》)
连日来,令人“悲哀”而又“恐惧”异常的楼市“大火”又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起来,并毫不留情地再一次“烧光”了许多老百姓刚刚口挪肚攒起来的钱袋子,也一定又会有一大批像笔者一样的工薪阶层,他们只能眼巴巴地望着火箭般窜升的房价,一面捶胸顿足、后悔不迭,一面却又手足无措、欲哭无泪。因为,这场“大火”的燃起意味着,他们近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辛苦努力可能又要像以往一样无情地化作一缕淡淡的“炊烟”了。
然而,笔者至今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出台房地产调控新政,其结果都是非但减轻不了老百姓的购房压力,反而会引燃一场比一场更加“惨烈”的楼市“大火”。是政策“跑偏”,还是人们的购房心理过于“盲目”,是地产商的有意“对抗”,还是中间商的恶意“捣鬼”?为什么每次“倒霉吃亏”外加“上当受骗”的都是咱老百姓?
2016年02月28日,上海,全国多地楼市“发烧”。当日下午,位于长岭路111号的杨浦区房地产交易中心内,前来办理各类交易手续的市民挤满交易大厅,人满为患。千龙网发
笔者还清晰地记得2010年那次房地产政策调控。有关政府部门为了稳定当时已显畸形上涨的房价,先后出台了被称为“国十条”和“国五条”的新政策,目的是稳定房价,“造福”百姓。然而,任谁也没有想到,新政一出,非但没有控制住房价,反而像是给已经“狂热”不堪的房地产市场错打了一针“鸡血”一样,房价“打着滚儿”地直线向上窜去。
笔者就在北京亲身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房大战”,早晨要价75万还嫌贵,可下午再去看时,人家已经以105万元的高价售出了,一早一晚不到一天时间加价30万,而且房主还显出了颇为“后悔”的神态。
后来,笔者才知晓,为了“对付”国家政策,当时几乎所有的二手房中介机构全都联起了手来,他们化“干戈”为“玉帛”,变竞争为合谋,从信息封闭一下子便过度到了资源共享。于是乎,每当出现一套房子,立即便会有几伙人同时涌上前去排着队看房。如此“大火”,房主会不涨价?购房者会心里不发毛?
当然,楼市“大火”,也不能全怪人家地产商人以及中介机构,他们毕竟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而最根本的原因,在笔者看来,其实还在于老百姓的盲从与跟风心理,稍有“风吹草动”便立即“如临大敌”,生怕过了这个村儿就再也没有那个甸儿了,可偏偏就看不见自己身边到处都是的“鬼楼”。可见,静不下心、沉不住气才是老百姓屡屡“上当”的根源所在。
其实,只要老百姓能够在“大火”的楼市面前多一分理性,捂得住自己的钱袋子,摒弃“买涨不买跌”的不良心态,并抱定非刚需暂不出手的策略,笔者相信,用不了多久,老百姓的楼市“春天”一定会如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