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国产奶与进口奶拼保质期没出息

2016-02-29 14:0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Img432012310

随着近年来进口牛奶纷纷进入国内市场,不论是电商还是超市牛奶货架,进口牛奶一路厮杀,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国内外的牛奶保质期差异不小,国产牛奶的保质期短则3天、30天,最长有4个月、6个月,而进口牛奶保质期都在半年以上,甚至长达一年。牛奶保质期差距大到底是为什么,国内外是否有相关标准?(2月29日《北京青年报》)

对一些消费者来说,牛奶保质期越长,自己越能放心购买,不怕容易放过期,甚至有消费者还误认为,牛奶保质期越长,一定是牛奶的质量越好,所以安全质量也越有保障。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保质期长,意味着当初杀菌时温度更高或时间延长。资料显示,超高温灭菌奶在加工时,杀菌温度约135℃—150℃。在这种条件下,维生素C损失率约六成,维生素B损失率约两成,可溶性钙损失也较多。

牛奶保质期越长,并不就是越好,而会以付出牛奶营养流失等为代价。进口牛奶之所以保质期长,原因在于进口牛奶运输周期长、到达货架时间长,因此绝大多数为采用高温灭菌法的常温奶而非巴氏奶。据了解,常温奶一般是6至12个月的保质期,无需冷藏。而巴氏奶又称鲜奶或低温奶,一般保质期在7至15天。

进口牛奶因为运输周期长等客观原因影响,采用高温灭菌法因而保质期长,倒可以理解。但现在一些国产牛奶厂家也开始向进口牛奶“看齐”,延长保质期,如伊利推出的进口有机奶的保质期为9个月,而蒙牛客服介绍,其2014年底推出的进口牛奶特仑苏环球精选保质期长达一年。

现在在国内,不管是进口奶还是国产奶,都似乎在努力将保质期时间拉长,而并不是在努力提升质量,在比拼质量上下功夫,这本身就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显然这并非为了质量更有保障,而是为了牛奶可以上架销售更长时间,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也甚至是在迷惑与蒙蔽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如此,就容易造成牛奶市场的逆淘汰现象。

世界上90%的国家的90%的牛奶都是低温奶,就是为了保证牛奶的营养不被破坏,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进口牛奶都是只针对中国市场销售的。我国只要求常温奶保质期在6个月以内,但对进口奶的保质期没有相关规定。鉴于此,国内有必要制订相应规定,让进口奶的保质期不再处于模糊地带,让保质期处于合理区间,让牛奶市场处于健康有序的发展中。

相关部门也有责任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而不被商家所蒙蔽与欺骗。比如让消费者了解牛奶保质期的真相等等,让商家在商品包装上少玩“文字游戏”,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地知道商品的实际价格与质量,这有助于消费者用脚投票,从而促进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中学会“适者生存”。

新闻细读:进口牛奶保质期比国产奶多一倍 多只针对中国市场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