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则喜正义之伸张,乐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贫。久矣疲命于杂务,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尽孝心……”2月23日,一则湖南某法官辞职信在微信朋友圈悄然走红,网友盛赞辞职信文采飞扬、笔者文字功底深厚,感叹辞职甚为可惜。(2月24日 红网)
这一次走红的,仍然是法官的辞职信,而不是法官辞职。
按常理说,辞职是种生活变故,是一件让当事人非常纠结甚至十分痛苦的事情。但是,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我的胸太大,这里装不下”,再到这一法官的“久疲命于杂务,求自在于市井”,辞职者尽管有放弃在原单位工作的意思,却又不仅仅停留在辞职问题上。他们晒出辞职信,放飞自己受抑制的心情,或者亮出自己的文采,或者呈现自己的勇气,或者展示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种种“奇葩”辞职信,事实上已经超越了既有的公文格式,在令人惊奇和感叹的时候,似乎成为了一道社会特有的色彩。
俗话说,什么时候栽什么花,什么种籽发什么芽。求职与辞职,都是职场中的常见现象。而辞职,则是辞职者对职业的认同与个人理想出现了碰撞。这种碰撞,一旦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辞职是必然,写什么辞职信都是偶然。该努力工作的还得努力工作,该辞职的总归还是会辞职。而有机会让自己的辞职过程更加有趣味,让自己的辞职显得更加洒脱,更加有充分的理由,与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无关系。
法官辞职的理由或许很充分,但法官是法官,家庭是家庭。“久矣疲命于杂务,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尽孝心”,想求得工作与家庭两不误,甚至工作、家庭都得意、完美,着实有难度。可想而知,那些外出打工的夫妻,哪一个比法官更有优越感,他们的孩子留守在家乡,哪个比法官的子女更幸福?
法官辞职是不常见的现象。基层法院法官工作量越来越大,法官加班成为常态,法官的收入也处于社会中高水平。历年的法官招聘可以看出,挤破门想进入法院系统工作的人大有人在。工作状态与收入的基本平衡,既是职业需求的需要,也是个人能力的回报。法官已经是许多人羡慕的职业,法官自己却心猿意马,这山望着那山高,无论是干不了还是不想干,且由他去吧,辞职就辞职。与其不辞职而痛苦,或与其不辞职而混日子,辞职或许是于人于己的最佳结果。一两个法官辞职,不会影响法院的正常工作,也不会动摇其他同行的选择。当我们惊叹于奇葩辞职信的时候,且对法官辞职呵呵一笑了之。
法官的辞职信,除了让人玩味其辞职信的文采,还能有什么?
新闻细读>>>湖南法官辞职信走红:久疲命于杂务 求自在于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