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不足半年后,吴奇凌突然辞去公职。作为当地最年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县领导,他曾被视为当地的政坛新星。吴奇凌辞职的理由是:父母生病无法陪伴愧疚难当。(1月7日《中国青年报》)
吴奇凌说:两件事在我心里筑起了一道坎儿,迈不过去。一是2014年,其父亲做甲状腺瘤手术,他不在身边。一是2015年,他母亲要做心脏搭桥手术,他又因忙于公务无暇照顾。
为了能到父母身边尽孝,他选择了辞职。
其实,时下,官员辞职并不新鲜,就在年前,笔者一同事提出辞职,单位党组随即同意。算起来,近10年前来,笔者所在单位就有3个同志辞职,这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或者这样说,机关人员有进有出才是正常的,只进不想出,反而吊诡。
吴奇凌辞职,说是不能尽孝,笔者不怀疑这种理由的真实性,但若说这就是他辞职的全部理由,也未必是事实。或者说,这个理由也不能完完全全放到台面上来说的。
还是要说个故事。
1937年8月2日,25岁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张锡祜在给父亲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阵中无勇非孝也!’儿虽不敏不能奉双亲以终老,然亦不敢为我中华之罪人!”12天后,在江西飞往淞沪战场参战途中,张锡祜座机失事,以身殉职。
说张锡祜大家可能很陌生,但说其父张伯苓,估计人们都会知道。
“阵中无勇非孝也”,这是张伯苓的教子观。《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中载:“故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乎身,敢不敬乎!”我们常说忠孝不能两全,也就是这个意思。
再以吴奇凌辞职而言,不能尽孝,其实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方面,退一万步说,你到体制外工作,就能全身心尽孝?博士任副县长,学非所用,收入不高,外加上体制内种种因素困扰,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原因。到体制外工作,也许更能发挥吴奇凌的作用,更能创造价值,这是好事,也是可以公开说出来的辞职理由。
再说,辞职以不能尽孝为由,其双亲也未必答应。就像张锡祜假如放弃战场而回家尽孝,其父肯定会认为这是大不孝。
官员辞职问题,笔者突然想到我们国家的留学政策,我们曾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十六字方针,在官员去留问题上,是否也能套用一下这个政策,即“支持创业、鼓励奉献、慎对去留、发挥作用”。(周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