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白条欠下的是笔“公信债”

2015-12-29 18:2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据媒体近日报道,寿光后尹村村书记、村主任、会计、电工4人前后在邱先生的饭店里打了80多张白条,欠款2万2千多元。邱先生找到后尹村村委,急切的想把钱要回来。经过镇上经济管理站的核查,22000多块钱的白条只有3000多是符合规定的。其他的属于个人行为。新上任的邱书记说,不是每张单子都得到村委的承认,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在吃喝,这些钱只能找他们个人要。

村委会是我们党在农村地区的基层组织,负责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建议,是政府和村民之间的连接和纽带。但是,网络上经常传出的村委会干部吃喝“打白条”长期不结账事件,让网友不禁对村委会的所作所为大跌眼镜。作为我们党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村委会与最基层百姓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村委会虽然不是政府机构,却是政府与村民之间联系的纽带,在村民的眼中代表的就是政府,一个地区的政府能否得到百姓的支持和信任,从很大程度上与辖区内各个行政村的作为有很大关系。因此,村委会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百姓对政府形象的看法。

然而,村委“打白条”行为给村民的生活却带来了诸多麻烦。村民都是农民出身,做点小买卖也都是小本经营,每一分利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十分可贵的,本事件中的寿光后尹村书记等人欠下了村民两万多的白条迟迟不还,先不论吃喝性质是否合法,单说此行为给百姓带来的负担就是极大的,很多经营能力较差的店铺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些“白条”而破产关门。此外,村委会打出的白条如果按照年份年底结清也就罢了,但是很多村干部到老百姓店里吃喝,欠下多年的老账不还,直到最后卸任离去,下一任推诿不认,老百姓找不到债主,只能干吃哑巴亏。寿光后尹村尹先生就是典型此类事件的受害者。

如何杜绝吃喝“打白条”这种既损害百姓利益,更消耗政府公信力的行为呢?笔者认为,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是重中之重。一是要完善问责制度。让官员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损害群众利益的后果有多严重,将要面对多么严厉的惩处,才能起到震慑警醒的作用。二是要完善“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每笔钱的花费款额、去向、用途,都要让百姓知晓。三是要积极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比如建立举报网站、举报电邮、举报电话,畅通信访渠道,让村民受了委屈能有处“伸冤”。

“百姓利益无小事。”解决村委会“打白条”问题,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树立,是推进“三农”工作的开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村干部们更应早日还清“诚信债”,让农民在无压迫、无负担的环境中开展农业生产。

责任编辑:向浩(QU0015)  作者:王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