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近日报道,从2011年到2013年,寿光后尹村村书记、村主任、会计、电工4人前后在邱先生的饭店里打了80多张白条,欠款2万2千多元。
又见公款吃喝打白条,这种已不是新闻的“旧闻”,偏偏每一次曝光都会引起公众热议,原因无他,每一起白条闹剧的背后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权力滥用的影子。不论是阜阳市张营乡政府欠了近30万的吃喝账,还是开封市大岗李乡政府给职工食堂打的698张欠条,以及此次后尹村的80多张白条,2万多欠款。每一张白条都是权力因缺乏监管,而产生吃喝账的“铁证”。更为不该的是,这些久久不能兑现的白条,经过多年拖欠,大多成了“糊涂账”,颇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据侯镇领导说,后尹村委打的这80多张白条,只有3000多块钱是符合制度,可以公款结算的,其余的则是个人行为。新上任的村干部同样也只认因公事产生的白条,对于其他个人行为则感到无能为力。而已卸任的村干部除了大呼委屈外,还采取了避而不见的对策,可怜的邱老汉不仅要忍受老年丧子的悲痛还得为儿子留下的这笔“糊涂账”四处奔走,几十次的讨债只拿回一千余元,最终只得把希望寄托在法律途径上,让人颇感心酸。
众所周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公家打下的吃喝白条绝不应该由饭店“埋单”。侯镇政府按照制度办事没有错,不该支出的公款,坚决应该予以控制。但是作为乡镇政府,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建设,还应该承担好对下级村庄得指导与监督的责任。出于对群众负责以及对政府公信力的考虑,应该派专人出面厘清这笔“糊涂账”,给邱老汉一个交代。
事实上,白条闹剧多在基层发生,各地基层政府应以此为警示。若要避免白条闹剧一再上演,就要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补上监管缺失的漏洞,不断完善村财镇管的财务制度以及对村干部的培训、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堵住肆意吃喝的嘴,引导干部将精力转移到服务与发展的轨道上来,彻底摒弃白条的“糊涂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