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近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统一起来,把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结合起来,保证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众所周知,社会组织在全面开展的十余年间,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随之凸显出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全国逐渐形成了三种党建工作模式:以北京、上海等地为代表的“单设机构、以条为主、枢纽管理”模式、以广东、宁夏等地为代表的“依托民政、集中管理、多头推进”模式,和其它大部分地区的“组织部门牵头、业务主管单位负责、民政部门协助”模式。这些模式的创建为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受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组织本身的特点等条件和因素的制约,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发展事物,其党建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然而,就目前基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来看,在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上,存在着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现象。在某些地方,例如乡镇街道会受到上级“目标任务”的压力与影响,从而急于追求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组建率和覆盖率,不充分考虑和尊重本辖区社会组织单位负责人及其成员、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等多方的意愿,盲从地建立党组织,以附和表面数字的增长,这就明显地偏重了短期效应。
此种不辩证思考、不顾及客观因素的偏重短期效应行为,很不利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良性机制的建立。正所谓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也要顺应发展的规律,拔苗助长,必然会导致木枯花谢。要树立循序渐进的思想,不可寄希望于一步到位。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书要一本一本地读,模式和机制也要一步一步地建立并完善起来。渴望一夜搬来一套党建工作模式,抑或是短期内达到覆盖率和组建率百分之百,是非常不切实际的“飞来峰”思想,是违背社会组织发展规律的急于求成的表现。
“水到渠成,不须预虑。”水流经之处,便会有渠道之形。正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两个覆盖”和“两个作用”都要按部就班来,急不得半分,在时机成熟、水到渠成的时候建立党组织,成熟一个,建立一个,而不是操之过急,预虑重重,害怕通报时本地区的组建率和覆盖率落后于其他地区。只有遵循客观规律,充分考虑本辖区的各方面发展因素,注重形成党建工作的良性机制,才能深扎根、长大树,稳稳地消除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盲区”。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虽较为滞后,但也走过了十余载。当前,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是政治核心作用已明晰,接下来,各地如何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统一起来,保证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各地如何把脉问诊,啃掉制约发展的“硬骨头”,是关键、是重点。这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切忌鼠目寸光、急于求成、偏重短期效应。(丰台区 靳仔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