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优化奖惩方案,避免家访成为“走过场”

2022-12-08 13:57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来源标题:优化奖惩方案,避免家访成为“走过场”

日前,北京市教委等十部门发布《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多项发展规划引起舆论关注,尤其是“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这点,引发不少讨论。

家访虽然是中小学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有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首先在于,有的人在家访上搞形式主义,只是走个过场。一些教师觉得家访只是学校的安排而已,无意通过这一工作与学生、家长深入交流,缺乏进行家访的积极性。而且,也确实有一些家长不知道如何通过家访来跟老师沟通,甚至都不参与家访。再者,一些学校的管理者,也没把家访当成考核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

因此,北京市新发布的《方案》,可谓切中时弊,点出了教师家访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只有具备明确的考核机制,优化奖惩方案,才能提升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水平,增强教师全方位了解、关怀孩子的积极性。

做好家访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确保教师有一颗关怀学生的心。仅靠外界监督、绩效鼓励,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发自内心、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才是最重要的。过去,有些人将教师家访视为“特殊照顾”或“开小灶”的做法,这实际上是误解了家访的本来意义。家访的对象,绝不是个别学生,而应该关注到所有学生,尤其是那些出现家庭特殊状况、成长遇到问题的孩子,更应该成为教师家访的重点对象。

笔者就认识一位老师,一直比较认真地落实家访任务。曾有学生因为家庭困难,不想继续读书,他便到学生家里,跟家长促膝长谈,又找到学校领导,帮助其解决眼前的难题,最后解决了孩子的辍学危机。他也尽可能地在一个学年内,对全部学生都家访一遍,即便时间安排不过来,也会想办法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和家长深入交流。但即便如此,他也感慨家访的困难和压力,甚至“出力不讨好”,有时既得不到工作上的奖励,家长也不领情。

不让这样真正关怀学生的教师流汗又流泪,正是教育机制改革要考虑的问题。这次北京市发布的《方案》表明,将对那些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鼓励,对那些尚未意识到家访重要性的教师进行鞭策。

从长远来看,做好教师的家访工作,还需要一个长效机制。家访绝非一阵风似的活动,而是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的工作习惯。或许在现实中,由于时间有限,或疫情等因素给家访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取消家访或者放低要求。

如今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家访的形式也在与时俱进。比如,在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时候,不少学校都采取线上家访的做法,即便教师不亲临现场,也能与学生家长深入交流。而且,网上交流还可以节省时间,提升交流效率,并避免了传统家访中可能存在的送礼、“吃拿卡要”等违规现象。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家访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对促进家校互动,增进师生感情,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学校教育只是一方面的角色,家庭教育同样关键。而且,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不是孤立关系,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一条正道。此次北京市的新要求,也值得全国其他地方参考、学习,尽可能地调动教师的家访积极性,为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作者:黄帅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