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发布,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倾听冬奥100天倒计时的指针,回放一百多年来中国体育之于奥林匹克的历史,能够听到一个国家对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精神的诠释,感受一个民族在竞技场上从低谷到巅峰的荡气回肠。
在1896年顾拜旦倡导举办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12年之后,中国的《天津青年》1908年以“奥运三问”让中国人知道了奥林匹克,1932年一名单枪匹马的中国选手漂洋过海出现在洛杉矶赛场。如果说时光是一把刻刀,那1949年之前的中国,在奥林匹克的记载上,更多的是――空白。而新中国的成立,不仅仅是由天翻地覆到改天换地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有以体育运动的广泛参与见证全体国民体魄的改变。
新中国诞生不到20天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提出“为人民的健康、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和人民的国防而发展体育”的工作方针,1952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明确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方向,由此,中国体育在国家强劲发展的脉动中一路蓬勃向上――不到十年时间全部刷新1949年以前的全国纪录,并在18个项目中取得39人31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
1979年,“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下的“奥运模式”恢复了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权利,从此,中国不断在奥林匹克赛场释放激情、演绎精彩:1980年,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1984年,中国奥运代表团以历史的巧合迈入洛杉矶奥运会并以一声枪响,干脆回答了中国什么时候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得到一块奥运金牌等两道命题;1992年、2002年相继实现冬奥史上奖牌、金牌零的突破;2001年回响于莫斯科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为长达百年的“奥运三问”交上精彩答卷。作为这张精彩答卷的继续,2015年,北京代表中国第一次申冬奥成功,从而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
从“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到“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北京将奥林匹克在盛夏的火热与纯洁的冰雪完美结合,就如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所说,奥运会“交给了放心的人”。
文/崔子莲
图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