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编纂”民法典,织密“法系民权”的保障网络

2020-05-27 09:53 千龙网

5月24日下午,民法典草案开始进入全国两会审议讨论议程。代表委员们表示,编纂实施民法典,契合广大群众的期盼关切,必将成为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坚实法律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先后四次进行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未能最终完成。直到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编纂民法典”的决定,才正式开启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从正式启动编纂工作到民法典草案“合体”亮相,经历5年的厉马秣兵,终于在今年迎来民法典时代!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84次提及“人民”,洋溢着强烈的“人民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2020年首次下团组,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和尊严。民法典的问世,不仅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更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编纂民法典,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不仅能够从“典”的繁荣中看到“世”的昌盛,而且能够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的理念。

编纂民法典,既要“编”又要“纂”。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编”就是将既有的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民事法律和制度进行系统整合,“纂”就是要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确立新的制度。编纂民法典要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特征。例如,总则中提出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就体现了绿色原则,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强调要保护生态环境,是适应新形势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现;创造性地单设人格权编,对人格权的内容、边界和保护方式作出详细规定,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尊重,充分回应了现代信息社会的群众关切。七编,1260条,厚厚的民法典草案,凝结了无数心血与期盼,凝聚了无数立法工作者和法学家们智慧。

编纂民法典,织密“法系民权”的保障网络。从胎儿权利保护到明确住在70年后自动续期;从高空抛物伤人到个人隐私保护;从树立优良家风,重视家庭和睦和夫妻互相关爱到完善遗赠扶养协议制度;从细化侵权责任规定,为见义勇为者免除后顾之忧到将人身权利扩大到胎儿和遗体,为个人权利织密保障的网络,确保每个自然人都能真正享有人身权利……每一条都关系着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彰显出了浓浓的人民情怀。

编纂民法典,织密“法系民权”的保障网络,让广大人民群众无后顾之忧,从而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文/大扑云)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