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少年的你》的热映,引发更多人对于校园霸凌这个沉重话题的关注。令人痛心的是,近日的一则新闻中,“少年的她”遭遇了严重的霸凌行为,一名女童眼睛里被男同学塞入大量纸片!校长竟然还轻描淡写地说:“他(男同学)没有恶意。”让人不禁愤慨,请问还要怎样更加令人发指的行为,才算是“恶意”?
校园霸凌不是新现象,也并非偶然产生,近年来出现的霸凌事件的恶劣程度更是愈发骇人。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讲到:“一旦开始抱团,恶行可能会没有下限。群体作恶的程度,由他们当中成员最低点来决定。”如何才能减少校园霸凌这样的悲剧发生?
家庭教育是阻止霸凌的重要环节。孩子的言行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破碎、扭曲、崩溃的家庭关系可能会造成孩子压抑的性格,无处发泄的情绪,极有可能会转移到同龄人中比自己弱小的对象身上,同时多个孤独冷漠的孩子也有可能抱团行动,产生“霸凌团体”。孩子的自我认知和世界观尚未成熟,被霸凌的孩子缺少自我保护能力,霸凌者对自己作恶的行为毫无自控能力,从而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作为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温暖,一个能感受到爱的孩子,才能宽以待人,给予别人爱和温暖。
学校应当加强教育和管理。例如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校园霸凌的形式、风险、后果充分展现给孩子。适当加入法律知识,阐释校园霸凌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呼吁孩子团结友爱。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潜在的冷漠、暴力。对于霸凌者,老师和校方应当采取措施,而不是将严重的霸凌行为当作孩子之间的“小矛盾”,放任不管,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校园霸凌的“帮凶”。
真实的校园霸凌,比电影更加残忍,被霸凌者所受到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难过。不仅是生理上的痛楚,更可能造成自尊和心理上一辈子抹不去的痛。希望家长和学校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被霸凌者敢于发声,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冷眼旁观。让孩子们拥有一个阳光、温暖的少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