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 “痕迹管理”岂能成扶贫之道

2019-01-31 14:56 千龙网

正值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各地精准扶贫热情高涨。但一些基层干部反映,不少地方在扶贫过程中过度留痕,信奉“搞工作不如搞材料,留足迹不如留痕迹”,材料痕迹历历在目,扶贫工作松松垮垮。

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中,“痕迹管理”盛行,“痕迹主义”遍地。具体表现在:开会留痕,遇事先开会,开完大会开小会,频频开会,层层开会,全员参会。报表留痕,签到表、统计表、报备表,表表俱全,缺一不可。拍照留痕,凡事都要用照片作为印证。总结留痕,日有小结,月有总结,不总结出特色和亮点,就不予通过。

“痕迹管理”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一方面,对部分领导干部来说,开会、填表、照片、总结等方面的“痕迹”,成为了其推卸责任、应付检查甚至是邀功请赏的方式,乐意为之。另一方面,对于扶贫干部来说,各种“痕迹”被视为自证清白、自证努力,实现政绩可视化的方式,不得不为之。

古人说,“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去会场多了,到现场自然就少了。“稿来稿去”“表来表去”式的材料多了,深入群众和调查研究自然就少了。拍照拍多了,久而久之群众自然就腻了烦了。扶贫干部原本工作时间就十分紧张,“痕迹管理”让之深受其扰,也让贫困户心生厌烦。扶贫过度留痕,这些做法不但消耗了行政资源,拖累了行政效率,使脱贫攻坚的进程受到延缓,而且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

“痕迹管理”不是扶贫之道。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大搞“痕迹管理”,在“痕迹”上绣花,不计成本、不问代价,本末倒置,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扶贫工作关键看实效,必须向处处留痕的作风顽疾开刀,坚决消除扶贫中的形式主义,清除扶贫路上的"绊脚石"。

一要强化问责追究。材料痕迹历历在目,扶贫工作松松垮垮;材料做得好,工作一团糟。对于扶贫中的过度留痕问题,要作为监督执纪重点,既要严肃查处,问责追究,也要深挖存在于各级党政机关的作风问题根源。

二要完善考核方式。对扶贫考核实行归口管理,避免多头重复考核;审慎搞“一票否决”,控制否决事项数量;检查工作以暗访为主、明察为辅,提倡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切实改进工作机制;突出结果考核,辅之以过程考核,由考核痕迹变为考察干部“足迹”“实绩”,打通“最后一公里”。

三要改进评价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参与扶贫工作评价模式,适当引入第三方评价制度,通过服务对象、相关专家、所在地区群众评价的数据分析和事实记录,逐步在工作检查、绩效考评、班子考核中增大民意调查权重。善于通过短信、手机App等开展即时评议、大数据评议,搭建“指尖上的民心工程”,提高评价的专业性、及时性、准确度,切实改变以“痕迹”作为评价依据的状况。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作者:向秋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