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 莫让借调成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019-01-28 14:50 千龙网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县市级部门经常会到乡镇借调一些年轻干部,被借调者的编制还在乡镇,大都无法正式进入借调单位;如果想返回到基层再提拔,却因脱离乡镇多年,乡镇一大堆等着提拔的人早已“论资排辈”站好队。逃离出去的回不来,留下的人又盼着要逃离,形成恶性循环。

借调是一种机关工作人员的流动方式。与正式的调动不同,借调在于一个“借”字:人事关系在原单位,工作却在上级机关。借调一般用于解决临时性人手不足或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频繁、随意被上级机关借调,且大多借而不调、只借不调,以致借调失序、失范,既让被借调者进退失据,也导致基层单位有苦难言。

不可否认,借调也有许多积极意义。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工作,能够更加熟悉上级工作的流程、要求、规范,既方便以后获知工作讯息,也能增长见识、提升能力、优化作风。回到原单位后,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对上级机关而言,由于编制匮乏,一个科室甚至只有一名正编人员,借调人员能够极大地缓解工作压力,通过借调期间的考察,也为上级机关选人用人提供一定的参照。

不过,借调过多、过滥、过于频繁等等,就逾越了借调的合理限度,折射权力的任性和失范。究其根源,可能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官僚主义作风。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遇事就让借调人员先上,借调人员为了得到上级青睐或争取留下来大多埋头苦干,甚至出现“有编制的闲死、借调人员忙死”等情况。二是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不畅。有的干部自身能力不足,胜任工作岗位较吃力,但又占据着编制和岗位,只好通过借调的方式推进工作,导致想进的人进不来。三则源于工作内容不精简。有的单位存在形式主义作风,文稿写作、痕迹台账、频繁迎检等等挤占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看似担当作为,实际上不乏一些假担当、假作为的虚浮作风,对于推进改革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并无实际好处。

当然,也可能存在一些客观情况。当前,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各级各部门任务重、压力大,因此,借调也就成了缓解人手不足的尴尬应对。以此类推,下级部门只好通过聘用的方式推进工作,久而久之,则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不仅浪费了行政资源,也不利于建设一支精简高效的干部队伍,还会助长一些懒政怠政等不良作风。

事实上,这些年,许多地方都针对任性借调开展了一系列清理行动,但实际操作中,违规借调的单位也顶多要求清退借调人员。违规成本低、借调手续不规范等等,使得借调人员沦为某种程度的“临时工”,既不公平也有碍效率。归根结底,让借调回归正确的轨道,必须要在建章立制、监督执纪等方面拿出扎实过硬的举措,旗帜鲜明对任性借调、违规借调问责、亮剑。与此同时,基层部门也要加大年轻干部关心激励力度,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机会、舞台,持续优化让年轻干部扎根基层的制度和氛围,如此,才不致让借调成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作者:汪东旭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