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网络祝年] 春运40载:时代进步的最好印记

2019-01-24 14:44 千龙网

 

00300917755_4590a0ab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进而出现的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一种独有社会现象。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春运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于漫漫历史长河中,40年不过沧海一粟,却在稍纵即逝中,见证着春运的变迁,印证着时代的更迭。

每每提到春运,绿皮车则是人们脑海中最为深刻的记忆,一节节车厢寄托着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也承载着回家路途的艰辛。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绿皮车作为中国铁路客运的主力,行速缓慢且十分拥挤。而今,列车不断更新换代,从绿皮车、空调车再到和谐号、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使得旅客出行变得高效便捷,这也是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的有力见证。

收藏爱好者或许对第一代硬板式火车票记忆犹新。这种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使用的车票全部由售票员手工售出,车次、座位和发车时间都以小纸片形式贴在车票背面,春运期间,“一票难求”是常事。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移动网络的优化,旅客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购票出行。售票方式的改变,不仅缓解了春运购票压力,让人们不再“通宵排队”,也极大地减轻了人工售票的压力。同时,移动支付、高铁wifi、网上订餐、自主选座、候补购票、刷脸进站、智能机器人等一系列便民服务的出现,也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美好出行的向往。铁路服务的不断升级,让人们从“走得了”悄然变为“走得好”。

40年,中国铁路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一路向前,不断发展进步。无论是从硬件发展建设上,还是从服务理念上,都在稳步提升。40年,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不变的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和追求,从原来的“一票难求”到“走得了”,再到“走得快”“走得好”,铁路让出行越来越方便,体验越来越美好,春运回家路越来越畅行、温馨,而这也正是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作者:蒋昭曦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