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用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2019-01-22 16:53 宣讲家网

来源标题:用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根据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推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推动我国发展加快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这些年来,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探究高质量发展上进行了有益实践,一批宜居有魅力、宜业有活力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这座高品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希望卓越之城,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的新高地正茁壮成长。这座生态绿城、科技智城、活力乐城正意气风发行走在新时代发展之路上。

2018年,经开区迈着坚实的步伐迎来了第26个春天。1992年经开区在亦庄地区奠基开建,拉开了北京深化改革的伟大序幕。这一刻,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正激荡成势,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开发区正扬帆起航,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正在探索中向前。26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经开区工委会、管委会上下一心、奋力拼搏下,经开区已成为北京市高精尖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首都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宜居宜业新城,就是要在“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上聚焦用力。这些年来,经开区坚决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对经开区发展战略定位,以学习借鉴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抓手,以观念更新、实践出新、制度创新推动经开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建设。

注重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瞄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前沿,围绕如何在新型工业化阶段中定位经开区发展方向、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把握经济开发区发展脉络、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经济开发区“宜居宜业”发展要求等问题,深入开展研究,采用实证对比、系统优化等方法,确立了“统筹引导、分区融合”“多心辐射、联组成轴”“生态产业、智慧园区”等理念,推动发展理念由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由投入推动向创新驱动、由产业开发向创新培育转变,促进质量变革、效益提档、动力转换,使经开区时代特色、现代特色不断彰显,竞争力、影响力持续扩大。

注重用新突破提升新效益。坚持调理疏导并重、产学研用齐抓、腾笼换鸟共进,多措并举最大化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全国率先提出工业用地出让年限“一般不高于20年”,探索租售结合的灵活土地出让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坚持整体规划、分片实施、分步启动、滚动开发的精细化管理方式,使规划能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提升城市发展适应力。坚持持续开展年度规划实施评估、存量用地规划研究、交通流量调查、经营性产业园评估、产业用地效益台帐、规划审批及监督管理统计分析等工作,提高精准施策能力。在全市率先通过建筑物牌匾标识设置方案评审,全部实现建筑物牌匾标识清理工作,亮出最美天际线,等等。一系列的实践创新有力推动了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注重用新举措激发新活力。在招商引资上,坚持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入区标准,近年来更是把每万平米产值、纳税、科技创新能力、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指标量化,要求工业企业产值3亿元/万平方米且纳税额达到2000万元/万平方米,非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亿元/万平方米且纳税额达到4000万元/万平方米。坚持在项目的设计方案审查时进行“产业校核”,确保为真正的高精尖产业提供空间支撑。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对全市的贡献率达到71%。在优势利用上,依托首都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各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吸纳高新技术,吸纳跨国公司投资,吸纳大型骨干企业,着力打造产业集聚之地、创新集聚之地、领军企业集聚之地。

今天,北京的亦庄经济开发区已从当初传统农业区演变成现在集高端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于一体的高新之地,以占北京0.35%的土地贡献了全市20%的工业增加值,现地均工业产值205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倍,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宜居宜业新城,就是要在“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上真抓实干。坚持以产促城、以城促产,统筹兼顾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既考虑城市自身发展又注重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既考虑空间布局又注重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既推动城市发展又尊重本地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这是经开区建设发展的一大特点。

坚持在高水平承接上出实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着眼,以承接高新技术为抓手,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细化产业配套、深化产业服务,着力将优势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不盲目追求房地产经济和土地红利,充分挖掘利用有限空间解决就业人口的居住需求,有效保持城市人口和空间“低密度”,目前人口密度0.32万人/平方公里。积极构建“两带—七片—多中心”的组团网络式城市模式,推进职住平衡、职住近接,打造地标节点、串联风貌轴线,建设生态文化走廊,厚植承接潜力,增强产城融合底韵。

在内涵式发展上用实劲。着力推进空间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乡空间经济组织化程度;着力推进经济一体化,积极对接京津冀区域发展,强化合作、依托、带动关系,让产业链上下游贯通联结起来,促进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同时,创新开展安全监管管理工作,开展工业园区危险化学品(易燃液体类)统一配送,危化品供货质量明显提升,运输环节更加规范;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共享及补偿机制,实现周边企业信息互通、物资共享、第一时间应急处置。在全国首创农民工工资保险保障模式,3年来累计保障4万人次,在此基础上联合工商银行试点推出“农民工工资保险保障卡”,全面推行实名制和银行代发工资管理制度。在全市率先开展体验式培训,连续5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在广覆盖共享上下实功。按照北京市相关要求落实用地规模,按千人指标框定总量,积极提升现有资源,对标先进标准做优新增空间,按中心城1.2倍配建教育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名校办分校,先后引入人大附中、十一学校、北京二中等优质主体办学办园,满足高水平、多样化入学需求;高水平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区内共有4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2家一级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个120急救站,床位数2700个,千人床位数是全市的1.4倍,实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着力构建快线与慢道有序搭配、干路与支线高度融连、枢纽与站点布置科学的绿色出行、平安出行、便捷出行的交通体系,让出行更顺畅、换乘更方便、体验更舒适。规划路网为342.8公里,目前已完成83%,道路实现率居全市前列,路网密度为5.71公里/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5倍。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建成1家图书馆、1家首图分馆、100家亦庄书屋,1座8000座的田径体育场、18片全民健身专项球类场地、38个全民健身路径,全年组织交响乐、京剧等专业演出60余场,承办和组织市区两级体育赛事30余场。

今天的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区域协作性强、产城融合度高,各项设施配套齐全、各领域全面协调发展的欣欣向荣之势。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宜居宜业新城,就是要在“环境友好、生态和谐”上攻坚破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认真处理好人与自然、生产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确保环境好生态优,是经济开发区始终追求的目标。

用“绿”装美城市。高标准构筑经开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两轴三带”的高速路防护绿轴和沿河绿色生态休闲带;大力实施绿核放射、绿楔穿插,构筑生态簇城;充分发挥河湖水系与湿地在生态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转变,实现了“绿道穿城,出门见绿,500米见园,1公里见水”目标。

用“净”装靓城市。把原雨污合流的大羊坊沟规划入地后,建设300米宽的高尔夫球场;搬迁拆除对环境有污染的养牛、养猪场和垃圾场,修复生态环境;要求企业“三废”处理与项目设计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同步运行,实现区内污染负增长。区内雨污分流率、污水管网覆盖、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实现4个100%,居全市前列。

用“清”装优城市。通过科学划分控制区、合理安排用地,解决居住、产业、公共服务用地之间噪音的交叉干扰。通过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高地区环境质量。通过发展新兴业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化、规模化、低碳化发展。通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区内超过30%的面积实现70%降雨就地消纳,提前完成北京市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通过推进“工业绿建示范区”建设,使水、电、气、热、通信等管线入地率达90%以上,全市领先。

今天的经济开发区已经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型社会,万元GDP耗能为0.1323吨标准煤,是全市的1/2;万元GDP水耗连续6年保持在2.85立方米,是全市的1/5;工业用水中再生水使用比例40%,用水效率全市最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均公园绿地为28平方米/人,远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一座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屹立京华。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宜居宜业新城,就是要在“遵循规律、健全机制”上凝神聚气。始终把握城市建设发展规律,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是这些年经开区健康发展的一条成功之路。

以长远发展为着眼点健全顶层设计机制。根据城市的人口变化、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把控开发强度,让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更好地相适应;合理控制建筑规模,让城市建设与人民群众需求更好地相衔接;科学制定工业、居住、市政、绿地等用地比例,让城市功能与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相一致,做到经开区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提升城市发展新活力、创造城市发展新局面,才有今天经开区宜业有活力、宜居有魅力的生动局面。

以严管严控为着眼点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统筹各职能部门职能,解决事权交叉重叠、空间规划“打架”等问题,推进“多规合一”。严格落实城市建设指令性、约束性指标,强化控规编制实施的执行力,做到事前把关、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实践证明,只有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使蓝图变现实。

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着眼点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广开言路,广聚民智,充分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既重视物质财富创造、又重视精神财富创新,让人民群众过上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文明生活,城市发展才有意义;只有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趋势,找准现代化城市建设新方向,适应城乡居民对生产生活生态改善的新需求,科学确定城市发展模式和理念,才能使城市发展不偏向不折腾;只有不忘初心、坚守初心,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指向,才能把经开区现代化建设的宏伟愿景真实地呈现在人民眼前。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征程需要新作为。我们一定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入领会高质量发展新内涵,坚决贯彻北京新版总规新部署,切实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新契机,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的高度自觉谋划经济开发区发展未来,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宽广的视野落实经开区战略定位,着力推动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双优化”,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动力”,着力坚守绿色发展和民生保障“双底线”,奋力打造引航国际的“四区一阵地”产业新城,在京华大地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作者单位: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作者:李江棋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