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暖评] 北京把老城复兴做成自问自答的设问句

2018-07-24 14:53 千龙网

1519376191767

养老驿站叠像对比图(动图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发

老城衰退是世界范围内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均会面临的难题。是任由老城衰败,直至消失,还是担负起老城保护和复兴的使命?北京把选择题变成设问句,并用生动的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史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文创社、27院……近年来,朝阳门街道利用腾退空间,引入第三方机构等方式,让传统建筑跟现代创新理念功能互补,形成文化联合体,推动着老城的人文复兴。

如果把建立新城比作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那老城复兴就是修补画作的工作。首先是清除残破画卷的灰尘和污垢,尽可能恢复它本来干净清晰的模样,然后再根据它原来的纹理和文化特质,通过修复,恢复它鲜活的模样,重新赋予它新的生命和内容。

朝阳区老城文化复兴实践就是从腾退空间开始,拆除违建和被占用的空间,降低胡同人口密度,给居民留出更多的公共空间,恢复胡同的宜居属性。介于胡同房屋产权的复杂性,采用政府出资租赁,再回租给街道的方式,保证胡同的改造权和公益用途。再引用第三方机构,负责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空间运营,以保护和复兴胡同文化为目的,实现了传统建筑和现代创新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互补和融合。

这些举措复兴了胡同文化,也改写了胡同生态。史家胡同22号、27院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实现了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共同认同的“北京市民”身份,构建了共享的城市文化和独特的胡同文化。

人,是胡同的主角,也是老城文化的传承人和创造者。让居民成为胡同和空间的主人,是老城复兴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了引导居民深度参与,朝阳门街道以史家胡同博物馆为平台,指导成立了由居民、产权单位、辖区单位组成的群众自治组织——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最大限度地实现把胡同改造成为居民想要的样子,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实现共建共享。最终,让居民成为腾退再利用空间真正的主人。

以人为本,打造胡同新的公共空间,这是北京用生动的进行时实践,作答的关于老城怎么复兴。可以预想,最终的成果肯定更精彩。(千龙网评论员 池青)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作者:池青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