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

2018-01-12 10:18 光明日报

来源标题: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曾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既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是巩固和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源。新时代抓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价值中寻求观念共识,而数千年来绵延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对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价值。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鲜明阶级属性的思想文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首先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的基本作用在于维护执政的合理性合法性。优秀传统文化自身所包含的道德观念、爱国情怀等在长久历史发展中为各族人民所接受,并深深扎根于观念思想之中,以至有的相约成俗,并为坚守。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必然增强和加深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意识形态内容的理解,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够进一步激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梦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小康和大同社会成为历代中国人奋斗不止的目标。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后,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进行富起来的探索实践。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又确立了新时代“三步走”的战略。显然,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始终激励着全体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还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人民的爱国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所在,始终贯穿于中国的历朝历代。历代士人都有天下胸怀,并将其视为己任。如宋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显然,这些自古以来的家国情怀观念纳入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之后,必然会引导社会成员自觉地增强爱国意识,将爱国视为己任,并为此不断地付诸实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作者:尹传政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