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 网络直播挖“古物”,实属假“考古”作秀

2017-12-20 14:47 千龙网

近段时间,一些网络直播平台出现冠以“考古”之名的短视频或直播内容,其中,有人在荒郊野地打洞刨坑挖出“古物件”,有人现场演示洛阳铲探土并详细介绍使用方法。(12月20日人民网)

网络平台直播挖“古物”,之所以备受网友关注点赞,除了对考古的好奇外,不乏一些人想从中获取考古知识。可这样的“挖宝”,不但不符合规矩,也不合法。

官方考古过程,一直以来未曾详细公开过。我国的考古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对于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古国来说,似乎只是九牛一毛,还有多少未知、多少未曾发掘,让“考古”更为神秘难测。近几年关于盗墓类题材的影视作品频出,像《鬼吹灯》《盗墓笔记》等,以及一些鉴宝类电视节目,让大众迷上艺术品的同时,也让全民过了一把“盗墓瘾”。

想通过网络直播学习考古知识,无可厚非。可这些网络视频的真实性还有待考量。荒野、山谷、山洞、农田,地点尚不明确,随随便便一挖就能挖出古物件,看上几眼就说出所挖物件的名称、年份。且不说网络视频中的地点“遍地是宝”,网络主播的专业程度竟然比考古专家还要强?即便拿着考古工具、讲着盗墓术语,也不能掩盖其哗众取宠的作秀事实。

如此荒唐的网络直播视频,意在吸引粉丝,不仅会误导大众,还会对考古事业造成消极影响。简单粗暴的考古讲解,个人能不能挖到宝物不仅是个未知数,一知半解的考古知识,恐怕也不能支撑考古向更深层次发展。一旦“全民考古热”变成“全民盗墓风”,会对文物造成极大的破坏,不利于古文化的研究。该种直播追风,应该适可而止。

网络考古专家之所以能够立足并吸粉无数,与网络平台的审核机制有很大关系。注册时的审核不严,注册后肆意更改用户名,对于视频发布内容审核不当,让一些人打着“考古专家、某某考古队”的旗号招摇撞骗。规范网络直播平台势在必行,要完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对注册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认证,还文化古迹一个完整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作者:张凌云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