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双11”不能密布消费陷阱

2017-11-08 09:03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双11”不能密布消费陷阱

治理“双十一”网购乱象,需要消费者不断提高辨别能力,还要在各类促销中保持定力和理性,货比三家。治理网购乱象,也需要消费者协会适时发布消费警示,积极解决消费纠纷。治理网购乱象,更需要工商、质检等监管部门严格执法,让不法之徒为欺诈行为付出高昂代价。

“双十一”即将来临,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提前关注商品价格,防止掉入“假优惠”陷阱。在缴纳“预售定金”前一定要详细了解营销活动细则,不要未看清规则,随意下单。微商所售商品一般没有质量保证,产生交易纠纷后也难以解决,消费者请慎重选择个人微店交易。

“双十一”临近,有越来越多的人动起来了。各大电商平台与网络商家纷纷加大促销力度,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玩游戏赚红包……促销活动名目繁多。不少网民也早早地将目标商品塞满购物车,等待购物狂欢节到来。除了商家和消费者,许多相关部门也已行动起来。在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之前,已有多地消费者协会发布了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谨防网购陷阱。北京市更是由市工商局牵头,联合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市网信办等8家单位,对天猫、京东、亚马逊等重点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进行行政指导。

有关部门未雨绸缪,提前行动是有原因的。往年的统计显示,“双十一”后一个月内是消费投诉高峰期,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同比上年增长18%,2016年同比上年增长26%。伴随网络购物交易量和交易额迅猛增长,每年“双十一”已成为网络经营违法行为和消费者网购投诉举报的多发期。

“双十一”是一场网购盛宴,也是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去年“双十一”天猫全天交易额超1200亿元。“双十一”已成为拉动中国消费最有力的引擎,但从各方大数据监测结果看,超大流量网络交易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也不容忽视。

消费者的“双十一”购物狂欢之路,密布着各种消费陷阱。在以往“双十一”网购期间,制假售假类占比较高,部分商家借消费者抢购之机,抛售库存、滞销甚至是劣质商品,有的商家则是以次充好、以旧翻新,或大肆销售高仿造假产品。“假优惠”陷阱,是许多电商惯常采用的促销手段,先涨价后打折人为制造所谓的低价,消费者很容易因一时动心而上当受骗。“订金不退”也是一些商家擅长的套路——刻意混淆“定金”与“订金”区别,通过预售吸引提前下单预订,一旦消费者不想购买,定金则恕不退还。

在“双十一”网购时,消费者不仅要面对部分电商布下的价格欺诈、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陷阱,还可能与犯罪分子不期而遇。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期间,国内某主流网络安全平台当天共拦截钓鱼网站攻击5193万次,截获新增假冒购物钓鱼网站6000多个。“双十一”已成为网络诈骗活跃期,钓鱼木马、中奖诈骗、退款诈骗等不法活动,不断威胁着消费者的财产安全。

治理“双十一”网购乱象,需要消费者不断提高辨别能力,还要在各类促销中保持定力和理性,货比三家。治理网购乱象,也需要消费者协会适时发布消费警示,并且在事后积极帮助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消费者,解决消费纠纷。治理网购乱象,更需要工商、质检等监管部门严格执法,针对各种消费陷阱展开打假集中行动,严惩不法之徒,让其为欺诈行为付出高昂代价。

“双十一”已成为国内一年一度的“消费狂欢节”,而且其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到全球。网购是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而“双十一”无疑是中国网购的代表作。政府相关部门、电商平台应共同努力,确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不断净化网购生态环境,让“双十一”成为真正属于消费者的节日,同时也让其成为又一张明亮的中国名片。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作者:樊大彧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