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 小小“红心桃”咋成了“脱贫果”?

2017-07-11 14:52 千龙网

7月7日,全国产业扶贫(四川广元)现场观摩会在苍溪举行。来自川、陕、甘、赣、辽、冀等6省113个贫困县的代表,对苍溪县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竖起大拇指。(7月11日《四川日报》 )

苍溪是世界红心猕猴桃原产地。自上世纪80年代选育世界首个红心猕猴桃品种以来,苍溪始终聚焦该产业做规划,将“红心桃”做成“脱贫果”。一个小小的“红心桃”,如何实现 年综合产值超60亿元,带动贫困户实现人均收入5500元以上,成为货真价实的“脱贫果”的?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苍溪县将“红心桃”做成“脱贫果”,这既有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贫困户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的原因,也有当地产业发展的模式先进等的原因,正是这几方面的完美结合,让小小“红心桃”成了“脱贫果”。

小小“红心桃”成了“脱贫果”,首先是当地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产业要发展,特别是处于初始阶段的产业发展,政府的作用毋容置疑,只有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的发展,出台政策给以鼓励,才可能让基层群众后顾无忧地发展产业。近年来,苍溪县先后出台20多条产业扶贫支持政策,其中对建2亩以上自强农场的贫困户,县财政给予“以奖代补”资金6000元,还补贴75%的保险。这些惠民措施的出台,大大地激发了农村群众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

小小“红心桃”成了“脱贫果”,其次是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激发。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所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地方政府如何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这对扶贫攻坚取得实效尤为重要。苍溪县政府通过政策激励,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苍溪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透露,目前,仅天新产业园区内就已建成自强农场65个,贫困人口年收入达到6100元。

小小“红心桃”成了“脱贫果”,此外也是产业发展的模式先进,让贫困户群众受益。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设身处地去考虑群众的利益,那么就可能出现产业虽然发展起来了,但贫困户群众依然贫困的现状。苍溪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把贫困户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据介绍,当地贫困户在公司可通过流转土地、工厂务工、承包猕猴桃园、出售果品等几种方式增收,公司同时提供订单收购二次分红、投资经营保底分红、果品存储增值分红“三分红”模式,有了这些模式,贫困户群众增收自然是不在话下。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作者:江文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