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工匠精神在细微处

2017-06-20 08:54 人民日报

来源标题:工匠精神在细微处(域外听风)

载着工匠精神和服务意识上路,企业才能驶向更光明的未来

自行车为什么不会倒?这是一个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问起的有趣问题。德国明斯特大学的一位教授,最近在一期德国广播节目中给出了解释。他将学骑自行车和幼年学步的平衡性进行对比,用鲜活的例子分析了自行车的功率、动力、风阻等问题,指出活动的车把调节方向,以及人身体对自行车的平衡作用,是自行车得以不倒的关键所在。

听完节目,暗暗为德国人这股较真劲儿点赞。类似的问题或许每个人都想到过,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并不多。不仅是自行车,晶体管计算机、芯片、安全气囊、保温瓶……生活中,许多日用必需品都是由德国人发明的,这和他们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不无关系。

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它们从不“嫌弃”自己的产品和领域不够“高大上”,而是孜孜不倦,力求把产品做到极致,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因此这些企业也被冠以“隐形冠军”的美名。曾参观过德国一家生产工业风扇的中小企业,为了检测风扇运行时的噪音,特意建造了先进的静音实验室,置身其中,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为提升品质舍得投入,敢于投入,这样的产品无疑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如果说责任感和完美主义贯穿于德国企业文化的始终,那么家庭传承则为此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一项德企在华员工跨文化调查研究显示,不少受访者谈到选择成为机械工程师,与儿时爷爷、爸爸工具齐备的工作间有关。拿着螺丝刀,看到有螺丝就想拧一把,家里自行车、收音机等物件几经拆装……工程师之所以是德国最受欢迎的专业,和孩子们从小锻炼动手能力密不可分。

有人曾在互联网上提问,为什么德国制造的汽车发动机,常被贴上“靠谱”的标签?其实,制造发动机并不难,但把性能优化形成市场竞争力,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市场和用户数据的支持,用今天的流行说法就是用户为王。西方工业化发展了几百年,摸索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通过市场和用户的深度互动,对每一次优化创新进行确认,经过时间的打磨,最终形成本国制造的历史积淀。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对产品不断改进、创新和优化,是任何一家企业求得长远发展的基本前提。200年前,德国人德莱斯发明了木质自行车,不经意间开启了一个交通提速时代。如今,德国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组装自行车,脚踏板、鞍座和扶手等配件将根据骑车人的体形、使用习惯而定。主动匹配日益多元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对于当前发展火热的共享单车而言,未尝不是重要启示:市场竞争和用户选择,促进了自行车归属模式、结构设计、性能优化、效率提升等多方面的快速创新;多在看似不起眼的领域下功夫,市场的蓝海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对于企业而言,这也是一个提醒:载着工匠精神和服务意识上路,才能驶向更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作者:黄发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