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燕鸣】北京环境整治面临担当与创新两个挑战

2017-05-25 14:55 燕鸣

来源标题:北京环境整治面临担当与创新两个挑战

据《北京日报》5月20日报道,昨天,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在本次动员会上,蔡奇市长直言不讳地指出:首都形象无小事,“面子”“里子”都重要,必须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坚持首善标准,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整治死角盲区,补齐工作短板,深化文明创建,加强精细化管理。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北京开始整治开墙打洞,治理背街小巷,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几个月的强势推动后,群众对整治之后的新气象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整治开墙打洞的效果相对要明显一些,而治理背街小巷,目前来看尚未在全市范围形成声势,进展也不太平衡。

个人感觉,处于核心城区的东城、西城,对背街小巷的治理有一些声势,也收到了一定成效。而在外围其他地区,这项工作还显得动静不大。此外,对于“背街小巷”,如果跳出街与巷的名词定义,而从“易被忽视的城市角落”这一大概念来理解,当前居民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的环境死角,同样也应列入“背街小巷”来加强整治。以北京的现实来看,目前居民小区环境死角的改善任务,比起核心区大杂院的背街小巷治理还要复杂。

早在2013年,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就毫不客气地说过:首都环境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这些年对环境建设认识不足,疏于管理。对于我们的城市,不能仅仅从正面看着挺鲜亮,还要敢于从后面看。如今,以“从后面看”的视角来审视北京、建设管理北京,已经成为上至中央、下至北京市民的强烈共识。当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推动环境整治,取得预期效果。

无庸讳言,精细化是当前城市管理的短板,补齐这个短板,就要面对担当与创新两大挑战。

先说担当。社区,历来被称为城市的“毛细血管”,泛滥在社区的乱象数不胜数。比如,一些居民只为自己方便,不顾他人感受,在公共健身场所搭建简易的铁皮棚子,存放电动车或一些粗重物品,破坏了小区环境,也为居民健身制造了障碍。可是类似这样的事,第一家带头做了,往往得不到及时制止,别人一看没人管,马上就有了跟风者,最终是越建越多,越多越是没人敢管。那么,这个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担起来?较不出真章,补齐短板就还是一句空话。

再说创新。本次动员会上,市委书记郭金龙提出:要着力推动法治思维,动员社会参与,听取民意充分协商,用群众欢迎的办法解决身边的问题;坚持造福于民,在依法依规前提下千方百计满足群众需求,用整治提升带来的获得感赢得群众真心支持。

法治,是让人“服气”的根本;民意,是追求方法与效果统一的基本前提;而群众的获得感,则不仅是对环境整治的最直观检验,也是促进良性循环的起点。郭金龙在讲话中,把相关要素分析得很清楚,把当事各方的有机联动也纳入了相互作用的系统之中,体现了创新。

1491036745888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作者:马龙生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