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为何不是“摔跤吧,女儿”

2017-05-22 09:30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为何不是“摔跤吧,女儿”

看印度电影,比较考验中国观众的耐心和耐力,因为一般都会很长,最受不了的是,动不动就会来一段歌舞MV,让人从情节里跳脱出来,感觉像是漆黑的影院突然亮起了灯。这些毛病在近期上映的《摔跤吧,爸爸》里也有。可能是因为国内上映的版本删掉了29分钟,要不然这部电影的长度会让很多人受不了。

印度人看电影喜欢长的,片子短了会觉得不划算,为此,印度电影塞进去很多的歌舞MV和不必要的拖沓情节,上下半场中间会给观众留出如厕时间。在这一点上,中国观众比印度观众肯定更现代化,好的电影不一定要长,长的电影更不一定好。但是,更现代的观众,与更好看的电影,并不成正比。

这部电影名叫《摔跤吧,爸爸》,为什么不叫《摔跤吧,女儿》呢?这是我看完电影的第一个感受。如果这真是一部传说中的女权电影,给在印度社会中地位不高的女性鼓呼,主角就应该是练摔跤的女儿,而不是从强迫女儿练摔跤,到帮女儿拿金牌的爸爸——当爸爸被塑造成为神,女儿个人的努力反倒无关紧要了,好像换了谁做他女儿都能成。

所以,这其实不是一部女权电影,也不是一部励志电影,而是一个疯狂的印度男人,如何借助女儿实现自身梦想的电影。只不过,他恰巧成了,所以被拍成了电影。那些没成的绝大多数呢?当然永远只是偏远乡村里的笑话。

倘若这里面真有励志,那就是:一个男人为了实现梦想,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妻子只是生育的工具,女儿起先只是多余的副产品,后来又是实现自身理想的道具。

这部电影貌似适合虎爸虎妈带着孩子去看,以此说服孩子心甘情愿接受父母威权。在电影院里,你可以小声趴在孩子耳边说:看,爸爸妈妈都是为了孩子好,听爸爸妈妈话的孩子,将来才会成功。父母不管你,你现在会高兴,但长大了会怨恨爸爸妈妈;父母管得严,你现在会不高兴,但长大了会感谢爸爸妈妈。

这样的说教,孩子们也许会短时受用,但终究不符合人的天性。电影中的两个女儿,一开始对父亲的魔鬼训练也是抱怨和反感的,她们的反抗换来了头发被剪,随之她们的“革命”进入高潮,眼看着父亲的梦想就要破灭了。事情的转机在于,另一个女孩“我倒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爸爸”的诉说,让两个女孩改变了看法,开始主动接受训练,成绩随之突飞猛进。

这段叙事在电影中其实没有太大说服力,改变的太突兀了。而对于所有抱着“我是为孩子好”的霸权父母来说,这也是模仿摔跤手父亲毁掉儿女童年,强迫他们按照父母设想勤学苦练的最大瑕疵。因为,如果孩子始终处在被强迫的姿态,逼是很难逼出天才来的,“碰巧幡然醒悟”的契机,绝不是人人都能碰到,“孩子总有一天会明白”也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

阿米尔汗的另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主题和《摔跤吧,爸爸》正好相反,说的是如何反抗父权,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傻》是孩子的视角,《摔跤》是父权的视角,或许没有哪一个更对,但肯定有哪一个更好。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不一定成功,父权强迫孩子完成父亲的选择,同样不一定成功,区别是,一个至少很快乐,一个却异常痛苦。

《摔跤吧,爸爸》塑造的是一个“英雄的父亲”,所有的荣誉都归于他,拿到金牌的女儿只是配角。看了电影的中国父亲,千万不要因之萌发也要当个“英雄的父亲”的梦想,强迫孩子去完成自己未曾完成的一切。让你的孩子成为人生的主角,做父亲的,成不成为英雄,一点都不重要。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作者:止凡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