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别急着拆报刊亭

2017-04-11 09:53 光明日报

来源标题:别急着拆报刊亭

报刊亭是都市文化的一道风景线。无论在文艺作品中,还是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报刊亭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

作为都市人,每天身边都在发生潜移默化又天翻地覆的变化。报刊亭的消失或许是其中之一。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人不再上街购买报刊,甚至根本注意不到报刊亭的关闭与拆除,直到临时需要买一份报纸时,才发现再也找不到一家报刊亭。

这样的事情正发生在广西桂林。3月底,桂林市七星区城管部门突然将辖区内多个报刊亭吊走,一些租户的书报还没来得及出售。此举遭受质疑后,城管部门回应,拆除报刊亭是奉上级指示,是违建亭棚清理整治行动的一部分。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被拆除的报刊亭都是合法报刊亭,就是七星区城管局在2015年批准了这些报刊亭的设置。如果是因为报刊亭经营不善,主动退出市场,倒也罢了,问题在于被拆除的报刊亭没有一家心甘情愿地就此关张。在报道中,无论是租户还是邮政企业,都表达出将报刊亭继续经营下去的强烈意愿。显然,至少发生在桂林的拆除报刊亭事件,不属于文化产业转型的自然淘汰,而是一些政府部门出于某种意志的独断专行。

如此情况其实发生在全国很多地方,报刊亭被拆除,不光是因为没有人购买报刊,而更多地存在“被消失”问题。有关部门并不是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决策,却常常打着类似市容环境整治等旗号,把街上的报刊亭清理得一干二净。

即便是为了市容环境,拆除报刊亭的理由也不充分。相反,报刊亭是都市文化的一道风景线。无论在文艺作品中,还是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报刊亭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一座报刊亭密度高的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文化底蕴深厚,而一座找不到报刊亭的城市,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文化荒漠,至少能够说明当地民众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

当然,在媒体转型的当下,报刊亭不仅面临来自管理部门的外部压力,更遭遇着其自身的经营危机。纸质报刊整体发行量逐年下降,很多市场化报刊经营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报刊亭要避免从城市消失的命运,也要自己争气,跟上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

报刊卖得少了,不意味着人们不读报了,而是把新闻资讯阅读转移到了网上,转移到了移动端。对报刊亭,这是利空,却也是发展的契机。未来,报刊亭的功能可以不是出售报刊,却要坚持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定位。一些城市已经先行,推广智能化报刊亭,集销售和展示报刊、销售预包装食品、WiFi热点、公益、社区活动、发布政府信息等功能于一体。只要是方便人们生活的事,报刊亭都可以去大胆尝试。

在城市管理领域,传统观念推崇整齐划一的审美,期待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都一样,没有“累赘”。在这种审美观指导下,报刊亭、小吃摊等市民文化元素被视为杂乱的、扰乱秩序的。但是,文化的丰盈与美,恰恰在于多元和包容,下楼就能买到报纸,吃到放心的早点,就是普通群众所需要的都市文化,也是普通人能够感受到的城市的美好。管理部门要扭转审美观念,学会欣赏不那么有秩序的美,做出符合普通群众利益的决策。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作者:王钟的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