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燕鸣】北京楼市调控瞄准炒房者的“七寸”

2017-03-20 14:53 燕鸣

来源标题:北京楼市调控瞄准炒房者的“七寸”

继去年9月30日“京八条”后,北京楼市调控再度加码。3月17日,市住建委、人民银行营管部、北京银监局、北京公积金中心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商品住房销售和差别化信贷政策的通知》。从今天开始,北京执行“认房又认贷”;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款比再度升高——普宅提高至60%,非普宅提高至80%;包括首套房在内的房贷期限,也从最高30年降至25年。

几年来,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行情一路走高,普通百姓望房兴叹。房地产问题,早已不是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而已上升为涉及发展路径等执政理念问题。这样的转变,对各级政府的亲民意识、调控能力都是一种考验。因此,能否在保证真正刚需的供应、解决好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前提下,真正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恢复住房的居住属性,就理所当然要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

自去年三季末推出“京八条”之后,楼市之火有所降温。但是总体来看,房价“涨幅”虽有回落,但依然还是在上涨的通道中,二手房市场尤其如此。如今,相当多的人还是坚定地认为,一线城市的房价,永远不可能下降。因此无论如何调控,只要有房有价,买到了手就等于捡便宜。因此买了不住、只为升值的投资客,依然不在少数。

这些年,一是凭借“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强势理念,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出让、房地产相关收益来支撑财政,大量供给的商品房以及较低的首付比例,人为催热了房地产市场;二是凭借宽松的信贷政策,使购房人“贷款买房——房租养房——数年后白得一套房”或直接转卖升值成为可能。这样看来,炒房人的“七寸”是什么?当然是首付和信贷。

买房的人出于什么目的,别人无权干预,也没必要干预。但是,适当抬高“改善型购买”,大幅提高“炒作型购买”的门槛,却是政府能做、也应该做的事情。无法降低炒房的热情,只能说明此前的调控力度还不够大。因此,北京这一次的出手调控,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应该是“稳,准,狠”。其效果预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限购又加了紧箍咒,认房又认贷。新政之下,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政策待遇有了天攘之别。因此,如何甄别首套与二套,就成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以往实行的是“认房不认贷”,而这一次,则是“认房又认贷”,即:既要看名下有没有住房,也要看有没有商业房贷或公积金房贷记录。而且房贷记录不是仅看北京,外地贷款记录也算。简单来说,是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无住房且无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公积金住房贷款记录的,买房时才能享受首套待遇。否则,一律按二套及以上处理。这一招,把“首套”的范围收紧了很多,想钻首套空子的人不容易了。

二是为贷款炒房加高门槛,信贷政策进一步收紧。首付比例,过去最低的时候,曾经是20%。可是现在北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已从去年三季末“京八条”之后再次提高了10%,普宅达到了60%,非普宅提高至80%。涨了多少?人们心里都有数。而让炒房人雪上加霜的,还有房贷最高期限由过去的30年降到25年。在利率上,目前市场的主流折扣已经从过去的8.5折提高到了9折左右。首付提高,贷款年限缩短,利率优惠减弱,几笔账算下来,月供的压力一下子增加了很多。谁都看的出来,新政之后再想炒房,可要实打实地考验经济实力了。拿不出巨额现金,只想“借鸡生蛋”,看来是别想了。

三是对单位炒房有了监控。本次新政还明确企业购买的住房需满3年以上才能交易,交易对象为个人的,还必须执行限购政策。此前,早已发生过“即将退市的上市公司炒卖了几套房,就成功保壳”的例子。不能不说,此前的调控政策,忽略了企业炒房这个死角。新政的上述规定,有望防止以企业名义购房、规避限购、投机炒房的现象。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作者:马龙生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