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消费拉动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2017-02-17 09:29 中国网

来源标题:消费拉动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近日,媒体通过对各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和比较发现,目前已有14个省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在增速方面,西南地区增速较快;在人均消费方面,京沪领衔,共有9个省份的人均消费突破3万大关。

而按照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4.6%。这也意味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在不断提高,消费拉动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有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出口受阻、投资遇到了瓶颈。如果不是因为其他两驾马车出现了问题,消费也不可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前些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就主要依靠的出口和投资。其中,出口是主动力,那时的经济,也被称作是出口导向型。

这样的观点,既有一定道理,也不完全如此。在出口受阻、投资遇到瓶颈的情况下,消费确实需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出口和投资的贡献率都有所减弱的情况下,消费的作用也会更加明显。但是,从中国经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消费在经济增长中逐步唱主角,也不完全是另两驾马车贡献率下降、拉动能力减弱的问题。因为,中国经济在发展到时一定阶段,特别是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供给能力越来越强、供给结构面临新的矛盾的情况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到了应当增强的时候了。如果消费继续跟在出口和投资的后面发挥作用,对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是相当不利的,甚至会发生比较严重的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目前经济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与前些年三驾马车的作用不均衡、消费的拉动效率不高有关。一方面,消费的增长潜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新兴消费没有及时发挥作用,导致出口和投资出现问题时,消费没有能够扮演起支撑作用。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步履艰难、企业运行十分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消费没有能够对供给形成有效的反制作用,没有反推供给侧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导致供给侧结构出现比较严重的矛盾与问题,最终导致供给与消费关系失衡,只能反过来对供给侧进行结构性调整与改革。相反,如果消费的市场引导作用能够有效发挥,倒逼能够供给侧早点进行结构调整与改革,中国经济发展的效率会更高,问题和矛盾也会更少。

很显然,在出口和投资都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倒也从一个侧面倒逼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倒逼了消费要更多更好地发挥作用。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能够达到64.6%,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消费结构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消费仍然是消费支出的主流,也就是说,新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启动,没有能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作用的发挥,限制了消费能力的提升。

实际上,就我国目前的消费能力和趋势来看,新兴消费的潜力是很大的。如健康消费、文化消费、体育消费、旅游消费等,而这一切,恰恰是我国消费的短板。即便已经认识到这些消费的作用,由于时间过短,作用没有能够体现。特别是健康消费和文化消费,更是短板中的短板。

所以,要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必须在保持传统消费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新兴消费领域的拓展,新兴消费业务的发展,全面挖掘各种新兴消费潜力。首先,要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针对消费发展和居民需要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新兴消费业态,且在制定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设计出能够满足各类居民消费的服务设施,而不是一味地求高求大求上。否则,新兴消费又会陷入城市发展的怪圈。

其二,要实行城乡联动。开辟新兴消费业务,不能只满足于城市消费的需要,也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居民对新兴消费的需求,开发出更多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设施和产品,让农村居民也成为新兴消费的主力,成为推动消费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城乡联动,使新兴消费惠及全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才会更有力、更全面。

再者,要改善消费环境。消费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消费能力的发挥。很显然,目前的消费环境,包括传统消费、新兴消费在内,都是不太令人满意的,是需要不断改善和提升的。其中,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产品质量和安全、消费者权益的维护、新兴消费产品的开发与运营、消费秩序的维护和规范等,都是消费能否全面启动的关键。

从总体上讲,消费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发挥,消费的潜力也在进一步挖掘,消费的动力正在进一步提升。如果能够尽快全面步伐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结构,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步入新的平台、新的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作者:谭浩俊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